北京,一家平价药店开业,热闹程度堪比超市: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店里人头攒动,行走都显困难。
平价药店大热,原因自不必多说,皆因“平价”二字。
有消息说“新医改”方案定稿将在全国“两会”后公布。而在此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新医改方案中,对药品价格问题的表述是,“要减少药品差价,必要的做到零差价”。
平价药店能否成为实现“零差价”的桥梁?相关政策法规需要如何调整?
虽受欢迎但却“惨淡经营” 这家新开业的平价药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一个小区内。
记者看到,来这里买药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这家平价连锁药店的总裁助理张捷告诉记者,平价药店的目标顾客主要是中老年人,“因为中老年人用药需求量大,而且日常用药量相对稳定”。
平价药店里药品的价格比市面上能低多少?张捷给出的数字是“20%至30%”。
一位经常到平价药店买药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的药品包装换得太快,“换件新衣裳就涨价”,实际上这些药成份差不多,药效也差不多。在平价药店,经常能买到原有包装的、价格不变的药,“当然愿意来这里买药了”。
早在四五年前平价药店就已经出现了,然而,这一颇受老百姓欢迎的药店模式却没有能“发扬光大”。
中国医药保健品营销协会秘书长高健告诉记者,目前,平价药店的总体状况是,“部分平价药店被迫关门或被收购,余下的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既然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又为何连生存都困难呢?
高健告诉记者,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总是要有合理的利润作为不可或缺的、必要的条件,平价药店也不例外。
据介绍,药品从生产出厂到消费者(或者患者)手中,是有一个过程的。生产厂家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价格体系、代理制度、市场保护措施等。生产厂家几乎都会与当地的代理商签订一份代理协议书,明确代理价格及奖罚措施等,代理商可能还要缴纳数量不等的保证金。代理商也会与药店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供货价格等条款。
“厂家制定的价格从全国范围来讲,是一个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平价药店在微利经营、厂家制约、同行反对等因素的影响下,举步维艰也在所难免。”高健告诉记者,2007年就曾出现过,某大公司通过代理商给平价药店断货的事情。
张捷所在的公司在北京医药零售市场打拼数年,他对于平价药店困境的体会更为直接。
张捷对记者说,目前北京的平价药店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利润低和扩张难。北京有规定,350米距离内不能开设第二家药店。“因为平价药店需要更大的卖场面积,所以350米的规定对于平价药店的扩张影响尤其大。”张捷说。
撬动药价不能寄予太大希望 治理药价虚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新医改所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之一。平价药店能否撬动药价坚冰呢?
“这个可能性有,但不能对平价药店寄予太大的希望。”高健说。
据介绍,目前,药品的销售额80%控制在医院系统,药店约占20%的市场份额。总体上讲,药店的价格还是低于医院的。
“平价药店对平抑药价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占整个市场份额很小的这部分平价药店,其实就是个"小蚂蚁",不能指望它撼动中国药价虚高这棵"大树"。”高健说,药价高的真正原因还在于医院处于强势地位。
据了解,在药品销售体系中,医院与药店两大终端的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几年前,平价药店的横空出世曾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位业内人士形容当时的情景时说,“平价药店直接跑到医院门口抢生意了”。之前公开征求意见的“新医改”方案提议,取消医院15%的药品加价率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将配合政府主导的挂网招标制度,来实现“院店同价”的目标。
记者得知,几年来,平价药店的药品价格始终是消费者衡量医院和药店药品价格参照物。
张捷告诉记者:“我们很高兴能够继续扮演这一角色,对于抑制药价虚高起到积极作用。药店与医院经营模式的差异性,注定了这两种模式今后在国家的医改政策下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我们希望国家的医改政策能够真正做到医药分家,使消费者买到质优价廉的药品,发挥医药流通行业的作用。”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平价药店的发展。”张捷说,应该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扩大对平价药店、社区医院的医保审批,在政府调控的基础上,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来制约高价药的生存空间。“张捷说,北京市的医保药店目前只有100家左右,由于数量少和布局不合理,造成许多消费者要享受医保政策,只能是去医院看门诊购药,给消费者的选择太少。大部分医保医院和已审批的医保药店由于竞争者少,药价一直居高不下,并未真正实现国家医保政策要给老百姓减轻负担的目的,无形中又多花了参保者的钱。同时,国家对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平价药店,应在资金上和开店政策上给予扶植,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高健认为,这些建议虽好,但目前“国家不会这么做,也不可能这么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行业的企业在公平竞争,扶持一部分,另一部分又怎样生存呢?”高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