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个头差异,芝麻和西瓜常用作比照物形容事物之间的巨大悬殊。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肯定是因小失大的事情,但问题是逮着了西瓜就非得丢掉芝麻?抑或是逮不着西瓜,就连芝麻也不拣了?再抑或是芝麻和西瓜之间真的是那么绝对吗?
弄清这些个问题,得先听一个芝麻和西瓜的真实故事。
吕日周在山西长治市委书记任上临调走时,最后解决的是关于西瓜的问题。有一位老百姓种了2亩半西瓜,乡干部把西瓜分了吃了两年都没有给钱。吕日周找到相关责任人说,吃西瓜没有钱,乡干部可以打报告给县里申请啊,县里如果没有钱可以向市委市政府请示,市委没钱向省委省政府请示。大家最后一算,每位干部平均也不过十来块钱,凑了凑就齐了。事后有人说,吕书记就快调走了,为什么还要管这么芝麻大的小事情呢。吕日周说,这是芝麻?本来就是西瓜!硬要把西瓜说成芝麻啊!
想弄清这些个问题,还得再看看无锡强拆报刊便民亭的新闻。2002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在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将新建邮政报刊亭30座也列入其中,到了2009年这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便成了非法项目。(《中国青年报》3月5日)理由其实很简单,无锡在3月要举办一个国际论坛。国际论坛无疑是城市主政者眼里的西瓜,原来的“实事项目”的西瓜只能降级为芝麻。由此看出,芝麻和西瓜并不是绝对的,今天的西瓜明天可能就成为芝麻,今天的芝麻或许又会成了明天的西瓜。
两件真实的事情告诉我们,在不同人群眼里,个头明显悬殊的芝麻和西瓜也不是绝对的。硕大的西瓜,在白吃老百姓的乡干部眼里,西瓜就是芝麻;在那个种西瓜的农民眼里,西瓜就是西瓜,绝不认为是芝麻。
相比垄断国企老总、身家过亿的富豪,普通民众只能做一些拣芝麻的营生,以维持生计。西瓜不是不想抓,是抓不到。与其抓不到,连芝麻也不拣,岂不成了大事做不成,小事懒得做的好高婺远之徒。所以,种西瓜的农民,报刊便民亭的摊主,芝麻就是他们眼里的西瓜,没有比这更大的西瓜。
官员眼里当然也有芝麻和西瓜的标准。吕日周把西瓜认作西瓜,其实只是一个正常人都应具备的常识,可贵的是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帮瓜农把钱要回来了。相信,即使是乡干部吃的是农民的芝麻,吕日周也会当作西瓜解决的。无锡的便民报刊亭,昨天是主政者眼里的西瓜,今天就成了芝麻,其实西瓜还是西瓜,只不过是标准变了。
这个标准不能排除前方还有更大的西瓜需要紧紧抓住,比如拆除部分便民报刊亭是为了修建立交桥,让道路更畅通;比如为了建设经适房,安排低收入户安居等。但无锡并不是这个原因,是为了一个论坛。“现在让我怎么过啊?”被拆除摊点的老人悲呛地呼救让我们心颤,上千个报刊便民亭就是上千户人家的生计,什么论坛能重要过老百姓的饭碗?
显然,官员芝麻和西瓜的标准是根据“执政为谁”取决的。群众的大事小情都是官员眼中的西瓜,正所谓百姓的事情无小事,这是“执政为民”;反之,视自己的政绩、前程判定芝麻和西瓜,就是“执政为己”,这时,芝麻也可能成为西瓜,西瓜也可能成为芝麻。尽管这么绕口,但道理明摆着。
道理人人都懂,但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和职务升降不能真正掌握在民众手中,哪个是芝麻哪个是西瓜就是个永远弄不清的问题,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因小失大的事情就会不断发生。(马而立) (来源:红 网)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