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琴 本报记者 许静 文/图
学门手艺 留下来也有底气
5日是个大晴天,春日的暖阳把乡村照得生机盎然。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白蜡园村的10多位留守妇女在一起编编织带,一蓝一红两根塑料带上下飞舞、相互交织,10多分钟,一根编织带就编成了。
站在中间的叫段晓清,她便是负责教编织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种编织技术,是二十多年前由嫁到村上的一名妇女带来的,因为当时未成规模,也没有多少人学。去年金融危机,白蜡园村回来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段晓清便开始邀请这些村民一起学习编织技术。
返乡农民工陈阳芳提起一捆编织带说,一天能编8副,除去成本一天至少能赚二三十元。
现在,白蜡园村形成了“家家户户编织忙”的场景,而段晓清也被评为了内江市中区的妇女创业成才先进个人。“只要想干,总有出路。学门手艺,总能养活自己。”如今的陈阳芳,也不担心复工的事了。
据该村村主任朱会君介绍,白蜡园村现有200多户留守妇女掌握了编织技术,一位留守妇女的年纯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初步估算,全村至少增加上百万元的收入。
找对门路 女人也能挑“大梁”
牛仔裤、高跟鞋、夹克衫,一头顺直的黑发显然才做过“离子烫”——这就是内江市龚家乡金龟村1组养殖大户尤惠君的打扮。这身“洋盘”的行头,花掉了尤惠君五六百元,“以前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想都不敢想。”尤惠君有些腼腆地说。
尤惠君也是一名留守妇女,如今她已成了当地“三八养殖示范户”的带头人。“这是新拿的8000只"鸡娃子",60多天出栏,一只鸡纯利一元,一年下来能赚两三万。”尤惠君嘴里说的“鸡娃子”,是她发家致富的宝贝。
尤惠君的丈夫打工回来,正打扫鸡棚。“以前家里一年收入五六千块,基本上全是他出去打工赚的,现在家里有一半的钱是我赚的,感觉说话也有底气了。”尤惠君自豪地说。
正在此时,尤惠君的手机响了,尤惠君说,打电话的是本村在广东打工的一名叫兰群的妇女,她和丈夫大年十五去了广东后就一直没找到工作,听说尤惠君在家养殖业搞得不错,也想回来了。“只要找对门路了,女人一样能赚钱。只要肯吃苦耐劳,在农村一样大有可为。”尤惠君的脸上挂满了希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