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北京西二旗某小区 一方“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刘剑文 一方“代表”:居民 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记者怀揣着《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前往西二旗请刘剑文教授解读;在他家门口,一些正在回味温家宝总理政府报告的小区居民听说记者带来了预算报告,纷纷凑过来一睹为快。
“全国财政收入又增加了近1万亿元,不错不错。”才看了封面,王大爷就开始啧啧地赞叹起来,引起大家一阵哄笑。他翻过一页,问道:“为什么还分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又是笑声一片。
记者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面面相觑。
“这是个很好的法律问题。”刘剑文教授说,“财政收入分中央和地方是因为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少包含了财权和事权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去规范这个问题,应制定中央与地方的收支划分法。”
对于刘教授的回答,有人点头,有人挠耳。
会计出身的李小姐默默地数着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一共13项,只有第11项国防支出她比较认同:“国防支出的介绍理应简洁些,但其他像教育、社会保障的支出等是否简单了些?都是数千亿的支出,一两百字好像没有说清楚”。
大家纷纷赞同,王大爷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了,我们老百姓能感受到,比如最低生活保障金提升了,但我们想了解更多,比如钱都用在哪些细节方面了,怎么用的等等。
刘剑文也认为,财政收入来源于民而用于民,怎么用的应当更透明,让民众看个明白,民众知道用钱的构成后也利于进行监督。
翻过2008年预算的执行情况的内容,大家对2009年的预算报告更为关心。预算报告显示: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初步安排,全国财政收入66230亿元,增长8%;全国财政支出76235亿元,增长22.1%,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500亿元通过发债弥补。
“预算收入增长慢了,是不是支出也应该少些呢?负债不就是今天花明天的钱吗?”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大妈一脸迷茫地问道。
刘剑文表示,今年收支差额的扩大是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有利于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他指出:在这种积极财政政策下,民生问题被着重提出,因此我国基础项目的投入可能成为今后的亮点,“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可能会更好。”
这一观点引起了现场不小的“轰动”。上述那位大妈马上又问道:“那中央为什么要给地方代发债券呢?代发安不安全呢?”
“代发是预算法的要求,现有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准发债券,但风险是肯定存在的。”刘剑文笑眯眯地回答,“比如发行的条件、程序、如何划分、使用和监督以及责任,因为现在没有相关的法律和管理条例,所以预算中也没有写入这部分内容。”
“如果我是人大代表,对预算报告整体比较满意,但对其中一部分内容有异议,怎么办?预算支出中是不是应该把每个数字(钱)如何用说清楚?”一旁沉默了半天的一位先生突然问。
他的说法让大家眼前一亮,刘剑文说我国实行的是综合性预算报告,不分部门预算、项目预算;而国外很多国家规定对其中某一项目的预算分别进行投票;而且对一个项目介绍得比较清楚,例如建一条路,需要说明为什么建,为什么投那么多钱,钱都是怎么花的。“我国将来的预算也可能朝这方面发展”。
大家连连称是,讨论不断地升温。有人说,其实自己没看懂预算报告,因为财政政策、转移支付等对他而言都是很陌生的词汇,“不知道人大代表有没有也不懂的。”
刘剑文认为作为人大代表,应当有义务学习相关知识,更好地履行职责。
看了预算报告,刘剑文感慨万分,“预算报告结合了当前金融危机的新形势,政府与时俱进采取了强有力的保增长措施,依法理财,充分体现了科学行政、依法行政。”稍有遗憾的是,“如果与预算相关的法律体系能够更加完善,预算报告将能够更多体现法治精神。”
“我国财税立法一直非常落后,二十多个税种理论上需要二十多个法律,但目前只有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最后,刘剑文呼吁亟待完善预算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