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吉林省省长韩长赋代表:
“农民的信用程度最高” 本报记者陈煜儒
一提破解“三农”、推动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学术专著《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一书,吉林省省长韩长赋的名声大震,因为他是专著的作者,他之所以能著名,不仅是由于他当过农业部副部长,更重要的是他在2007年担任吉林省省长后,开始亲自抓农村发展的问题。
吉林是个农业大省,去年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新高。这个成绩的背后,有一个可圈可点的亮点:政府为让金融服务农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3月7日,记者就吉林农业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采访了吉林省省长韩长赋代表。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农村的金融储备还是比较短缺的。”韩长赋代表非常专业地展开了话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一方面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适度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农村金融占的比重比较少,但大河水多了,小河里的水也就适当增加了,总体讲,农村金融服务在改善。
2007年,银监会批准试点的三家村镇银行、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一家贷款公司共五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吉林省全部挂牌营业。这些小金融机构的创新,开启了吉林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篇章,目前这些机构运行良好,其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的“鲶鱼效应”和改进“三农”服务效果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
韩长赋 代表说,这些小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也在创新,比如,我们正在与国家农业银行商量建一个畜牧业贷款业务中心,农民要发展养殖业,没有金融支持不行。在政府服务农业金融的形式上,我们也搞了一些创新,比如,为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民、农村放贷,政府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
“庄稼是春种秋收,贷款周期短,用量不大。有一点可以明确,给农民发放贷款,风险很低,农民的金融信用程度最高。”韩长赋强调,金融机构给农民放贷,业务量大、成本高,但风险不大。
这些小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政府是如何监管的呢?韩长赋说,监管首先着眼于制度建设,我们的银监局建立了这些机构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做到“三明确、三落实”,即明确监管程序,明确监管措施,明确监管标准;落实监管部门,落实监管人员,落实监管责任。各属地监管机构通过上下联动,基本实现了对小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资本充足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股东变动等指标的持续动态监测。
“我们的银监局对这些小金融机构实施差别监管,即对村镇银行,重点放在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上,督促其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架构,督促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严禁发放异地贷款,严密监控贷款投向,严格控制单户贷款比例,严防贷款"垒大户"。”
韩长赋 代表解释说,对贷款公司,重点督促其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和投资人的监督机制,同时建立合理规范的授权授信制度、信贷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坚持小额、分散的贷款发放原则;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督促其按照自愿入股、民主管理、服务社员的原则开展经营活动,重点督促其公开透明运作,形成有效的社员监督机制,严防“暗箱操作”和少数人控制。
本报北京3月7日讯
韩长赋 ,男,1954年10月生,历任团中央青工部部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研究室党组副书记兼常务副主任等职务,长期致力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在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土地制度、农民工问题、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观点和思路。
2006年12月8日,吉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任命韩长赋为吉林省副省长,决定韩长赋为吉林省代理省长。
2007年1月24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韩长赋为吉林省省长。同年5月18日,中共吉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韩长赋为省委副书记。
2008年1月13日,在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韩长赋当选为吉林省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