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千人上午涌进拍卖现场 摄/记者柴程 |
首个奥运缶标的拍出70.6万元 起拍价1.3万
15分钟举牌近百次 此次拍卖中没有外国籍人士
本报讯 (记者周超) 今天上午,1000个奥运缶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拍卖,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首个奥运缶标的起拍价为1.3万,只10余分钟就以70.6万元落槌。
上午8点半左右,北京产权交易所门前已经聚集了很多竞买人等待进场。因为此次拍卖会比较大,进场人数较多,为保障拍卖会的安全进行,北京产权交易所首次采用了安检,以及公安人员进行安全保障。
北京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天有439家代表个人或机构来参与拍卖,包括来自北京、河北、深圳等多个省市的人士。
记者了解,如果拍得奥运缶后,个人或机构不得再进行拍卖。
据有关拍卖规定表示,不拍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流通的物品,因制造奥运缶的模具已经被销毁,拍卖师表示,奥组委规定,如缶最后被国家文物部分鉴定为文物,竞得人必须对缶好好保存。
拍得的缶后也不能随意进行炒作、不能复制或进行有关的商业行为,如需进行,需在4月1日前向奥组委申请,需获得批准才行。
据悉,此次拍卖中有少数海外华人委托他人进行竞拍,没有外国籍人士。
据悉,3月13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将在网上对90个缶进行拍卖,3月18日,还将举行410个缶,以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用的"竹简"专场拍卖会。
截至上午11时30分,首个50个奥运缶一包的标的,以204余万元成交。
拍卖现场
15分钟从1.3万涨到70.6万元
据了解,首个标的是以10个奥运缶为一包,起拍价1.3万元/包,约25个标的。上午10点15分,首个标的正式拍卖。当拍卖师"现在开始举牌"话音刚落,场上举牌一片,起拍价在几秒钟内迅速升到十几万。
"60.8万、60.9万、61万",拍卖师都来不及读出上一个标的价,就有人又举牌。其中156号举牌达10余次。约15分钟,首个奥运缶标的以70.6万落槌,被347号夺标。
当首个标的落槌后,第二个标的开始举牌,可能因为首个标的拍卖得火爆,第二个标的第二次举牌价就到了10万多。10点40分,第二个标的以55.5万落槌。
竞拍花絮
竞买人抢着捐赠特殊客人
"此次拍卖会有一个特殊的竞买人,他们就是南京夫子庙小学",拍卖会开始,拍卖师向大家介绍了此次拍卖有一位特殊竞买人。
据此前报道,南京夫子庙小学的师生们听说奥运缶要拍卖,师生们就捐款过来拍卖,但仍没有足够的钱缴纳竞买保证金。
记者在现场看到,手拿着419号牌的该学校的竞拍代表人一直没有举牌。据了解,虽该校师生最后凑足了保证金,但在今天的拍卖现场,因为拍卖叫价太高,学校代表出不了价。
当拍卖进行到第五个标的时,在竞价过程中,几位竞买人都争着表示要将拍得的奥运缶捐赠部分给南京夫子庙小学。
"我捐两个"、"我捐三个",在大家激烈地报价后,最终被156号以52万竞得,该竞买人表示会赠送2个缶给夫子庙小学。
制作者
起拍价仅为造价的四分之一
今天上午9时许,记者采访了奥运缶的主要制作者、北京格申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的龚振平先生。
"当时我们制作了2040个奥运缶,奥运会上使用了2008个,其他的是备用品。2000多个缶总价是800多万,单价约4000多元。"龚先生介绍道。
"2008个缶已成为绝版!"龚振平介绍说,由于缶的知识产权不属于公司,缶生产出来以后,模具已经全部毁掉,"即使有人出天价让我们复制,我们也不会去做。"
龚振平告诉记者,公司的领导上午也到拍卖现场,打算买几个回来。 文/记者陈柱
奥组委
130个奥运缶在文博部门永久保存
据奥组委秘书行政部负责物资处置的有关人员介绍,奥运会开幕式上的2008个"奥运缶"并非全部拍卖。
就在本月初,就有130个奥运缶分别捐赠给了31各省区市。
这些奥运缶,将由各省区市政府及文博部门永久保存,并择时展出与市民见面。届时,市民可以在包括首都博物馆在内的博物馆、文化局、档案馆看到这些奥运文化遗产。文/记者李洁
新闻背景
奥运缶
缶是中国古老乐器的一种,在中国古代的"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属于土类乐器,本是用来装酒的瓦器,敲打起来就算是音乐。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的缶,是以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为原型,重新设计的一个现代声光电俱全的高科技缶。奥运缶缶体是玻璃钢树脂质地,辅以木材、钢架、鼓皮等。
专家说法
奥运缶与圆明园兽首性质不同
北京奥运缶拍卖的消息传出后,有网友担心,100年乃至更多年后,奥运缶会不会重演圆明园兽首铜像的悲剧。
今天上午,中国文物学会的专家表示,奥运缶是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可以珍藏,但并不是文物。奥运缶与兽首性质不同,兽首是被窃掠走的,而奥运缶的拍卖,即使到了国外去,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专家强调,1000多个奥运缶是属于“演出”物品,而且材质也较为普通,加上是灌制的东西,并不具有文物的价值。
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真正有文物属性的物品是不允许、也不可能被拍卖的,比如发令枪、运动员的脚印等。文/记者仲玉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