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塔利班发言人阿米尔·伊扎特(中)接受媒体采访。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愿意向塔利班“温和派”打开谈判的大门。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8日刊登的一次访谈中坦言,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没有获胜,并暗示可以考虑与塔利班武装中的“温和势力”接触。
美国《纽约时报》援引政治分析师的话报道,面对阿富汗当前比伊拉克更复杂的局势,美国政府正考虑通过接触手段“分化”并最终击败塔利班。
参考伊战策略 奥巴马6日在“空军一号”上接受《纽约时报》大约35分钟的专访,其中有关阿富汗战争的看法是主要内容之一。
报纸网站8日公布的访谈中,奥巴马提及前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戴维·彼得雷乌斯在伊拉克采用的和解策略,即拉拢原先与美军对抗的逊尼派阿拉伯武装,孤立伊拉克境内“基地”组织势力。他说,美国政府正在研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上的新策略,暗示和解可能是重要途径。
“如果你询问彼得雷乌斯将军,我想他会告诉你,美军在伊拉克的成功部分归于接触那些所谓的极端宗教人士,他们愿意与我们合作,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被伊拉克"基地"组织疏远,”奥巴马说。
伊拉克和阿富汗国内局势近年来反差明显。伊拉克局势相对稳定,但阿富汗暴力活动愈演愈烈。奥巴马上月先后宣布增兵阿富汗和从伊拉克撤军计划,计划向阿富汗增派1.7万名美军士兵,于2010年8月底前从伊拉克撤出作战部队。
瞄准内部分歧 欧盟国家先前多次呼吁美方采取拉拢塔利班“温和派”策略,奥巴马本人也多次暗示将研究这一策略的可行性。一名欧洲外交官告诉《纽约时报》记者,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政府将塔利班这一概念完全意识形态化,排除任何与“塔利班因素”接触的可能。
“但现在,”这名外交官说,“我们所处的领域已有所不同。”
美国进步研究中心阿富汗问题专家鲁本·布里奇蒂认为,阿富汗境内武装人员的作战目的各有不同,并不都是为了推翻阿富汗政府或者打败美军。
《纽约时报》援引一名北约官员的话报道,对于一些低级别塔利班成员来说,他们攻击北约部队的原因可能只是这些部队未经允许便进入他们村庄,或者是塔利班指挥官支付了一天价值20美元的战斗酬劳。
“更为重要的是,(塔利班内部)存在的分歧可以加以利用,”布里奇蒂说,“但只要我们(美国)采纳"所有人都是我们敌人"的立场,我们就将失去利用这些分歧的机会。
利弊争论难消 虽然美国军方和政府官员以多个理由来解释奥巴马可能伸出的“橄榄枝”,但仍有部分人士质疑这一策略在阿富汗是否可行。
首先,寻找可以拉拢的对象成为难题。《纽约时报》说,阿富汗武装组织众多、暴力丛生,确定拉拢对象范围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接触他们,对美军指挥官都是不小挑战。即使美国最终决定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塔利班成员也可能更愿意与阿富汗政府官员谈判,而非美军。
其次,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国务院南亚问题专家丹尼尔·马基认为,美军在伊拉克拉拢武装人员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阿富汗战场。
“阿富汗的部族结构与伊拉克不同,”他说,“如果你与一个人达成协议,你并没有和这个部族人达成协议。如果对话能分裂你的敌人,那可以去对话;但如果对话只是在给敌人喘息机会,最好不要去对话。”
《纽约时报》报道,驻阿英军2007年通过援助等手段成功拉拢塔利班地方指挥官毛拉·萨拉姆,后将他树立为英军“橄榄枝”策略的榜样。
然而,对于萨拉姆脱离塔利班所带来的影响,各方迄今仍争论不休。英军将他推为赫尔曼德省穆萨堡区行政长官后,萨拉姆在当地并不受欢迎,居民抱怨他腐败不堪,经常向有求于他的人索要贿赂。
就连奥巴马在访谈中也承认,阿富汗比伊拉克“更复杂”,伊拉克经验并不一定能带来同样的成功。(徐超)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