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姜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婚姻登记、学籍、职称、获奖荣誉……随着市民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等意识逐步加强,市民现已成为查阅这些民生档案的主体。记者昨天从市档案局获悉,本市正在着力打造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民生新平台,充分发挥市和区县档案网站的作用,加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上网”工作,并在河西、西青、北辰区开展试点,推动整合区域户籍、婚姻、知青、军转人员、就业、学籍、土地延包等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加大信息开放力度,通过构建民生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查询利用服务。
据介绍,为努力推进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体系建设,市和各区县档案局近年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加快馆(室)藏特色档案和涉及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逐步将传统的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照片档案转换为数字档案,以数字化带动和推进馆(室)藏档案实现科学管理和信息开发利用。今年市档案馆将完成市级电子文件中心管理平台建设,并逐步实现非涉密文件和档案信息共享利用;各级档案馆也加快整理涉及人的档案信息,建立婚姻、低保、教育、卫生等涉及民生的信息纳入民生档案数据库,让市民通过“数字档案馆”即可查询民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