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琳:我不是在卖我的音乐
年龄比声音年轻很多的王若琳,说起话来还有些没轻没重。除了一些开罪唱片公司的话之外,她还说,自己之所以会喜欢音乐,只是因为家里的CD 比别人要多。
文/ 刘牧洋 赵蓉翼(实习)
唱片公司的人就在一旁,王若琳却毫无顾忌:“唱片公司总让我唱我不喜欢的歌,我其实想做独立音乐,和公司签约是因为小时候没想清楚??”她唱歌时有着40 岁爵士女伶的声线,但这直白的抱怨却暴露了她的真实年龄。
2008 年,随着首张专辑《Start fromhere》的大受好评,“2008 销量榜亚军”、“这个冬天台湾最温暖的声音”、“最被看好的实力唱将”、“台湾的小野丽莎、诺拉?琼斯”这一长串头衔,让王若琳广为人知。她开始频频受邀在较大规模的音乐节上演出。2008 年9 月,王若琳参加了上海爵士音乐节的演出,主办方给她的宣传称号是“台湾爵士天后”。
不过王若琳自己对这些名头并不认同,她会直言不讳地说:“‘台湾的小野丽莎’不过是当时唱片的宣传企划想出来的噱头,我和她一点也不像。”
8 岁那年,王若琳随父母去了美国,因为喜欢保罗?麦卡特尼,同为左撇子的她开始模仿偶像用左手弹吉他。16 岁时她回到台湾,赤着脚、穿着破牛仔裤跑到pub 唱歌,“什么都唱,我写的歌,我喜欢的歌”。 王若琳唱爵士,并擅长写英文歌,声线低沉舒缓,长年的音乐熏陶让她具备很好的乐感,音乐人周治平给了她很高的评价——“华语乐坛十几年来最好的声音”。
2009 年1 月,21 岁的王若琳发表了第二张个人专辑《Joanna & 王若琳》。这是一张双CD 的唱片,也是王若琳在妥协和斗争后的产物。“本来只有一张唱片,全是我自己想唱的歌,后来公司说不行,歌迷可能会期待我唱一些老歌,要求加入一些翻唱的。最后,就变成分开的两张,一张是我的全创作,一张是非创作。”
被问及“万一你自己执意要做的音乐最后没人要听,卖不掉怎么办?”她无所谓地笑笑,说:“没办法!我是做音乐的,我不是在卖音乐,我并没有要求别人去买它。”
B=《外滩画报》W= 王若琳
老板和我说创作歌手够多了
B:新专辑内容上有什么变化?
W:第一张专辑有很多东西其实都不是我想唱的,只是唱片公司喜欢而已。第二张专辑很多部分都是我参与的。
B:为什么第一张专辑没有选自己创作的东西呢?新人出道用创作卖点不是更好吗?
W:我也是这么想,但是老板并没有这么想。有一天我去他的办公室,跟他说,你不会觉得创作歌手听起来比较有才华的感觉吗?他说,现在创作歌手很多,不需要创作歌手,你唱符合市场的歌就好了。
B:这次你怎么说服老板的?
W:其实我们并没有开会沟通。我是先去录这些歌,录完了,再去跟唱片公司沟通。因为已经录好了,他们不用也很难。我这招叫先下手为强。当然我也录了一些他们要的东西,翻唱一些老歌,或是最新的比较流行的歌曲。
为保罗?麦卡特尼学左手吉他
B:这张专辑也是你和父亲一起合作的,感觉怎么样?
W:这次合作轻松了很多,很多歌都是我写的,他给我的空间也比较多。
B:你进入音乐圈是受了父亲很大的影响吗?
W:我进这一行跟我爸的关系非常大,几乎是他把我带进音乐圈的。但他其实并没有特意对我进行培养。小的时候,家里人会有听音乐的习惯,房间里、车上都放着CD。好像很多人都会这么去做,只是我们家的CD 种类比较多。
B:据说,你一开始也是因为父亲的压力,所以没有学吉他。
W:对,那时本来是我自己想学吉他,但因为我爸爸一直很唠叨,他觉得我应该要这样弹,会发表很多意见,于是我就赌气不学了。等到他回台湾,没有办法唠叨时,我才重新开始学的。
B:对你影响最深的音乐人是谁?
W:应该是保罗?麦卡特尼。是因为他,我才左手弹吉他。因为他是左撇子,我也是左撇子,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效仿他弹左手吉他。
合适的时候会回到独立创作上去
B:你在美国长大,这段经历对你的音乐有没有什么影响?比如说,你现在大部分唱的都是英文歌。
W:我觉得一定会有啊。毕竟一个人,后天的喜好和习惯跟成长环境有很多关系,就像现在,我比较擅长写英文歌甚于中文歌。我对某一种音乐,天生就会有很重的感觉。这种感觉没办法学,是先天的。所以从那时起,我就觉得我会选择走音乐这条路。
B:这张专辑是符合你的标准,要是没有好的市场回应怎么办?
W: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以我的理想来说,我做事情本来就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我是做音乐的,我不是在卖音乐,我没有要求别人去买它。但是唱片公司听到这种话应该也很伤脑筋吧。我只做自己听起来觉得好的音乐,这是我喜欢的东西。
B:公司赚不到钱,或许会逼你走向独立创作的方式。
W:独立创作,我觉得很好。这样的话,你在家里写歌和你在外面表演的东西就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其他复杂的的因素去干涉它,我喜欢这样。
B:那为什么你刚开始选择唱片公司这条路呢?
W:因为我觉得我小时候没有想清楚。合适的时候,我会考虑回到独立创作上去,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