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红 邢珊瑚 本报记者 郝勇
地处雪山草地的阿坝军分区医院,在肝包囊虫、大骨节病等高原藏区疾病救治方面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慕名前来就医的藏区群众络绎不绝。近3年来,该院医务人员先后为藏区群众门诊近10万人次,成功实施手术7000余例,抢救危重病人4000余人,被藏区群众称为“雪山草地好"门巴"(医生)”。
解放军“门巴”口对口帮藏族老阿妈吸出痰液
去年12月底,马尔康县马尔康镇查北村70岁的藏族老阿妈阿斯基支气管炎发作,被送到阿坝军分区医院时已呼吸微弱。“淤痰堵住了气管,必须马上吸痰。”然而,医院没有相关专业设备。正当病人家属急得团团转时,接诊的王华亭医生吩咐把病人放平,接着,王医生俯下身子,口对口为老人吸起痰来。1次,2次,如此反复10多次,老人气管中的痰液一口一口被吸出。1小时后,老人恢复了气色。“解放军"门巴"口对口为老阿妈吸痰,真不简单!”阿斯基的儿女们感动得流下热泪。
地处偏远的日部乡果尔桑村,距马尔康县城130多公里。2007年,阿坝军分区医院义务巡诊到村里,看到群众缺医少药就医困难,院长仁真决定为全村385人办理免费医疗卡,村民凭卡就医可免除所有诊疗费用。近3年来,医院为果尔桑村免除各种诊疗费用、送医送药达100多万元。该村百岁老人图士丹患白内障失明多年,医院免费为老人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并植入价值1.4万元的进口人工晶体,使老人重见光明。
每个医护人员都是军民团结的联络员
在精心护理藏族同胞的同时,阿坝军分区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红原县麦洼寺主持活佛嘉本参,正是通过医院深刻了解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有一年夏天,嘉本参活佛突发疾病。医院接到红原县人民医院的救援电话后,立即成立专家抢救小组,组织前期抢救工作,并对嘉本参活佛实施24小时特护。医院通过全军远程医疗网络终端会诊,及时查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嘉本参活佛的病情很快好转。
嘉本参活佛十分感谢军分区医院的细心照料,他对院领导说:“从医护人员对我和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群众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我真正明白,共产党、解放军是真心为农牧民好。”
嘉本参活佛病愈回到寺院后,把他在医院的经历讲给僧侣听,讲给前来朝拜的信徒听,并教育僧侣、信徒要自觉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他还多次邀请军分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到寺庙讲解医疗卫生常识。
“通过接诊和下乡巡诊,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成为促进军民团结的联络员。”仁真说,在阿坝军分区医院,医生的办公室都挂满了藏区群众送来的哈达,这是他们赤诚为民的体现。
穿军装的“门巴”会修路
金川县集沐乡业隆村属典型的高原农区,盛产雪梨,但由于不通公路,大量的雪梨运不出去,烂在树上。2006年,阿坝军分区医院主动向军分区申请,将业隆村定为扶贫联系点。
为让资源走出山外,医院多方筹集38万元修路资金,全体医护人员与业隆村村民义务到工地劳动1023个工作日,携手修建了一条长16公里的简易公路,并在大渡河上架起一座长80米、载重15吨的铁索桥,彻底改变了村民肩挑背扛的现状,“金川雪梨”从此走入山外市场。“穿军装的门巴会修路”,在当地农牧民中成为美谈。
路修好后,医院又从历年节约资金中拿出23万元,先后为业隆村架设15公里高压输电线,整修村小教学综合楼和教师宿舍,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使村民看上了电视。如今,业隆村成为金川县小康村和精神文明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