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六年来首度双双告负
国家统计局:尚未通缩 专家:物价下行压力大,应重启降息
晨报记者 李 强 实习生 潘爱娟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双双告负,其中CPI更创下2002年12月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纪录。
统计局:目前不能判定通缩
国家统计局网站昨天上午公布了2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统计显示,2月份CPI同比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1.6%,PPI则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CPI负增还是6年来的首次,这是否意味着通缩来临?对此,国家统计局昨天特地发文指出,本月CPI和PPI的双下降,主要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
在经济学上,通货紧缩一般是指物价以及信贷、货币供应量连续6个月出现下降,并伴随着经济衰退。国家统计局认为,从我国情况看,市场货币供应量充裕,贷款大量增加,不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回升,去年12月末、今年1月末同比分别增长17.8%、18.8%,达到2006年6月以来最高;1月份新增贷款1.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单月增加最多,预计2月份新增贷款仍然超过1万亿元。
警惕:物价下行短期难逆转
那么,未来有通缩的可能吗?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根据目前CPI负增的情况看,我国经济可称为“非典型通货紧缩”。造成物价下跌的原因包括国际商品价格下降的传导效应、国内需求不足、中下游企业产能过剩。如果CPI指数持续负增长,将会导致企业缩减生产与经营,造成失业率上升、消费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所以说,当前“非典型通缩”转变为“典型通缩”的风险还是较高的。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我们不能依据PPI连续3个月负增长、CPI出现一个月的负增长就判断中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但在短期内物价下行趋势仍难逆转,国内防通缩压力较大。
唐建伟表示,在外需短期内无法提振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是我国防通缩的关键。
专家:央行最快本周重启降息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发布报告称,鉴于CPI落入负值区间,降息的空间已经加大,不排除本月央行对称降息27个基点的可能。他预测,2009年上半年很有可能降息54到71个基点。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则预测,央行甚至有可能在本周内就重启降息,“现在的问题不是降不降息,而是降息幅度的问题”。
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却认为,CPI和PPI的双负增显示通缩的压力加大,但利率水平下降对通缩水平的改善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近期利率调整压力也不大。左晓蕾认为,3月份乃至第一季度的价格指数可能都会呈现负增长状态。不过利率调整对拉动经济、控制通缩并没有直接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的两位副行长也对降息与否发表了意见。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仍有较大空间,而下调基准利率的空间虽然小,但依然存在;另一位央行副行长易纲则重申“降息空间不是很大,并不是说不降息,因为将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