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到“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山寨之风一路高歌猛进,其速度出人所料。
“山寨版”这一类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大有“山寨新文化运动”浪潮之势,不仅引起了社会轰动、人们思想层面的震动,而且俨然成为一场悄然改变人们思维的革命,使人不由得感叹“山寨时代”的到来。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山寨版”概念已经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山寨思想已悄然进军各行业。
面对“山寨产品”的火爆,有人甚至喊出了“国货当自强,山寨要领航”、“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山寨”的口号。2008年,一项有2169名公众参与的在线调查显示,对于“山寨文化”,超过半数公众(56.9%)认为应该任其发展,19%的人认为应该制止其继续蔓延,还有24.1%的人觉得“不好说”。
山寨思想起源于东南沿海“三资”企业中的贴牌商品,受贴牌商品启发,本土企业将贴牌商品制造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受这一思想影响,许多民营、个体企业模仿或改进某些品牌产品,生产出加入自己元素的廉价产品,这种大众化、草根化,加入平民智慧的产品是最初的山寨版产品,其一经推出,便大受青睐,后来出现了山寨流行乐、山寨春晚等,山寨之风进入文化领域。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下,山寨文艺是大受鼓舞的,对激活群众性文化活动大有益处,对保存、传承原生态民族特色文化也是一种帮助。在此意义上,山寨思想对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无疑是好的。
山寨思想在商品生产领域的逐渐渗透,使生产领域的潜规则发生了改变,市场上出现的盗版、侵权、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市场的无序、混乱。山寨食品、山寨药品、山寨针织品、山寨化妆品……这些山寨商品不仅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伤害了人们的感情,最终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山寨商品的质量、性能、作用、功效上打上深深的问号。
当山寨思想进入政治、经济、法律领域之时,思想建设、法规建设、体制建设之内也出现了不达标工程和实体的次品,可以说,山寨思想腐蚀了文化观念与体制结构。比如,一些地方建设出现了“山寨特色”:制定政策时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变通、旁门左道、打擦边球、挂空挡、钻政策漏洞;在运作执行中,行政过度干预市场,政企紧抱不分,官员控股,企业违法招工等等;为争取中央投资基础性建设工程资金,规划高耗低产、高污染工程来实现经济增长;为提升城市魅力、扩大城市影响力,搞声势浩大、劳民伤财的标志性建筑工程或形象性工程。这些不仅与科学发展观不符,而且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
山寨思想波及到社会生活,出现了种类奇异、名目繁多的“山寨版”:私营的蹦极运动、地下钱庄、山寨一条街、“山寨版”银行网页、“山寨版”证件、“山寨版”鸟巢,“山寨版”水立方、“山寨版”白宫、“山寨版”名人……
各种山寨版都呼之而出,这种情势不得不让人担心哪天会出来个“山寨版”中国、“山寨版”联合国,这种山寨可是要不得呢!
在山寨飚风到来之时,我们不能被“山寨”思想“雷”倒,不仅要敏锐洞察、理性分析、正确引导、科学规范,而且要在提倡原创基础上,加入大众智慧的创新思想,否则我们就是在纵容违规违法行为的横行和泛滥。如果我们开启解放思想的大门,让创新、假冒、荒诞同时进来,良莠不齐,那么山寨时代的终结也就会到来,并因此影响主流的文化市场。所以,在为“山寨”叫好的同时,我们应阻止其恣意蔓延。我们必须明白,山寨之风不可劲“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