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发出逮捕总统令
3月4日,国际刑事法院向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出逮捕令。
给一个国家现任总统下达逮捕令,这在国际刑事法院,还是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荷兰海牙被认为是国际法之都。
几年前,也是设在海牙的前南国际刑事法庭,曾对波黑塞族前领导人卡拉季奇(原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发出过通缉令。
然而,当国际刑事法院向苏丹总统巴希尔的逮捕令下达后,举世哗然。
逮捕令发给了在任总统
3月4日,国际刑事法院向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出逮捕令。
对在任国家元首发出逮捕令,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国际刑事法院女发言人劳伦斯·布莱隆宣布,巴希尔面临5项反人类罪和两项战争罪指控,但不会面临种族屠杀罪指控。
她敦促苏丹政府积极配合国际刑事法院逮捕巴希尔。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刑事法院是一所独立的国际机构,并且是国际刑事司法领域追究个人国际刑事责任的首个常设机构,法院位于国际法之都——荷兰海牙。它是依据联合国1998年外交全权代表会议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罗马规约》)的规定,于2002年7月1日规约生效当天成立的。法院的官方网站上说,设立它是为了“有助于令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为严重罪行的制造者不再逍遥法外”。
《罗马规约》规定,该法院审理有关国家和检举人,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移交的案件,但只管辖2002年7月1日以后发生的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严重的国际罪案。与联合国设立的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等专案法庭不同,国际刑事法院属于常设机构。
给一个国家现任总统下达逮捕令,这在国际刑事法院,也是第一次。
此前,也是设在海牙的前南国际刑事法庭,曾对波黑塞族前领导人卡拉季奇(原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发出通缉令。
苏丹拒绝逮捕令
国际刑事法院这一逮捕令,在苏丹引起强烈反响。
在逮捕令发布当天,苏丹政府就明确表示,不承认国际刑事法院对苏丹和该国任何公民拥有司法管辖权。该法院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对苏丹总统随意指控,这种做法是对苏丹及其主权的蔑视和羞辱。
苏丹总统巴希尔当天傍晚出现在喀土穆主要大街上,与当地民众见面。
苏丹国家电视台实况转播的电视画面显示,巴希尔身穿军装,乘坐敞篷轿车缓慢行驶在喀土穆市区街道上,不断向聚集在街道两旁的民众挥手。民众高呼支持苏丹总统的口号。
这是国际刑事法院当天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之后,巴希尔首次出现在民众面前。
次日,苏丹首都喀土穆逾5000民众,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国际刑事法院对苏丹总统发出逮捕令。报道称,苏丹总统巴希尔也参加了游行。苏丹总统巴希尔表示,苏丹要致力于自身的和平与发展,不会在乎国际刑事法院关于苏丹的决定。在出席苏丹北部的麦洛维大坝正式发电仪式时,巴希尔说,国际刑事法院决定的目的,就是想让苏丹忙于应付这些指控,阻止苏丹的发展。而历史经验表明,只要苏丹不予理睬,这样的决定就会不了了之。
3月8日,苏丹总统巴希尔访问达尔富尔。这是海牙国际刑事法院3月4日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为由正式向其发出逮捕令之后,巴希尔首次出访。
就在同一天,苏丹政党和政治组织管理机构批准巴希尔参选下届总统,同时指出国际刑事法院对巴希尔发出的逮捕令,不影响其参选资格。
从小村庄走出来的总统
据媒体报道,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1944年1月出生在苏丹一个名为贺希·巴纳伽的小村庄,并且在这里接受了小学教育。随后,跟随父母举家搬迁到喀土穆。巴希尔青年时代就加入了苏丹军队,并被派往位于开罗的埃及军事学院学习。由于表现突出,他被破格提拔为一名伞兵,并于1973年参加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十月战争”。
返回苏丹后,巴希尔升任陆军上校,在南部地区指挥部队与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作战。这是苏丹的第二次内战。1989年,巴希尔推翻了在内政外交上表现软弱的政府,走上权力巅峰。
由于历史的原因,苏丹境内曾存在着多个反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不但在政治上宣扬推翻现政权,而且大多拥兵自重,称霸一方,与中央政府武力对峙,对苏丹的主权、稳定和国家统一构成极大的威胁。而苏丹第二次内战是非洲大陆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之一,造成200多万人丧生,400万人流离失所。长期的武装冲突和政治动乱使苏丹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苏丹因此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而结束这场内战的关键人物正是巴希尔。他上台后,始终以维护苏丹统一作为己任。他奉行全国和解政策,并积极寻求与北方反对派和解与对话、与南方反政府武装和谈,同时采取较为灵活的政策,对南部、西部、东部等反政府武装组织既分而治之,又根据不同情况施以怀柔和强硬相结合的政策。2005年1月9日,苏丹政府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在内罗毕签署《全面和平协议》。至此,长达21年之久的大规模内战终于结束。
为何要逮捕巴希尔
根据国际刑事法院女发言人布莱隆所说,预审分庭的法官认为,在2003年4月至去年7月期间,巴希尔作为苏丹总统和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涉嫌蓄意下令对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平民发动袭击。
这就是他遭到7项指控的原因。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这里居住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个部族,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则住在南部。
达尔富尔地区曾经雨水丰沛、土地肥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膨胀、放牧过度,这里的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惯于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迁,并因争夺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发生冲突。由于长期以来达尔富尔地区部族间的武装冲突不断,致使该地区的许多地方一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2003年2月,由达尔富尔地区黑人居民组成的“苏丹解放运动”和“正义与公平运动”两支武装以政府未能保护他们免遭阿拉伯民兵袭击为由,展开反政府的武装活动,他们一度攻占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要求实行地区自治。当时巴希尔领导的苏丹政府正忙于与南部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和谈,毫无准备。为了镇压黑人反政府武装,苏丹政府借助阿拉伯民兵武装“简加韦得”,形成政府军和阿拉伯民兵合力镇压反政府军的态势。冲突造成1万多人丧生,100多万人流离失所。
以美、英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认为苏丹政府在达尔富尔地区实施了“大屠杀”,2004年7月,美国国会更通过决议,把达尔富尔地区的状况定义为种族大屠杀。西方要求国际社会对苏丹政府实施制裁,迫使它改变内外政策。
非盟2004年派出了军事观察员和维和部队,安理会通过决议敦促谈判,中国政府也积极参与和推动达尔富尔政治进程,主张谈判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在多方斡旋下,2006年5月,苏丹政府与“苏丹解放运动”签署了和平协议。
2007年12月31日,非盟驻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向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正式移交维和任务。2008年2月,苏丹政府又与“公正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和平协议,达尔富尔和平进程再现曙光。就在协议签署后不到一个月,海牙国际刑事法庭发出了这张逮捕令。
巴希尔怒斥西方“阴谋”
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发出后,巴希尔在当晚的集会,与支持他的民众一起跳舞,以此表示苏丹不会屈服,会继续说“不”。他发表讲话说:“国际刑事法院是殖民者的工具,盯上的是苏丹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苏丹之所以成为目标,是因为其不肯向殖民主义屈服。”
美国从1997年就开始制裁苏丹,原因是苏丹的南北内战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息。从表面看,他们希望通过经济制裁来迫使双方能够达成经济上的妥协;但实际上,因为这种内战的状况不利于当时已经拿到苏丹南部石油开采权的美国去勘探和开发石油,所以在1997年的时候,美国提起经济制裁,然后很多美国的大公司都不能到苏丹投资。
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苏丹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在求助西方石油巨头无望的情况下,巴希尔在上世纪90年代初访华时向中国提出了援助请求。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为其开发石油提供宝贵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并帮助建立了一套从上游到下游完整的石油产业体系。
巴希尔曾一再表示:“中国不仅帮助我们发现了石油,而且由于石油的开发,使我们实现了南北和平。”
2005年,达尔富尔南部发现油田,预计开采后日产原油将高达50万桶。相当于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的1/5左右。加上苏丹其它地区原油产量,这一数字让西方大国不能再“置身事外”。滚滚的石油把苏丹政府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所谓的人道主义危机给了大国干涉苏丹内政的借口,攫取石油的利益冲动促使西方大国一改局外批评者角色,迅速介入到达尔富尔危机中来。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借口达尔富尔危机,指责中国向苏丹出售武器,企图借机将中国排挤出苏丹。
在巴希尔和大部分苏丹民众看来,此次国际刑事法院发出的逮捕令,正是西方“借刀杀人”的阴谋,他们希望以此推翻巴希尔为首的现苏丹政权,进而扶植亲西方的政治势力,来达到他们插手达尔富尔地区事务,控制苏丹、独占苏丹石油资源的企图。
逮捕令造成消极影响
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一下达,举世哗然。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逮捕令开创了一个先例,可能会使第三世界弱小国家忧心忡忡,担心沦为少数西方大国的下一个目标;另一方面,苏丹达尔富尔和平进程将受到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首先,逮捕令也许不过是少数西方国家针对苏丹的诸多举措中的一个环节,这些西方国家可能还有后手;其次,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反政府武装在逮捕令的刺激下,不仅将抵制和平进程,而且可能借机采取武装破坏活动;第三,只要逮捕令不被冻结或撤销,它就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巴希尔政权继续作出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努力。
总部设在沙特阿拉伯吉达的伊斯兰会议组织4日发表声明,反对并谴责当天国际刑事法院向巴希尔发出逮捕令的决定。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穆萨4日表示,阿盟对当天国际刑事法院向巴希尔发出逮捕令表示“深切忧虑”。非洲联盟(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当晚发表声明,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可能产生的后果深表关切。据报道,一些非洲国家威胁放弃国际刑事法院成员资格,以表达对逮捕令的不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5日说,中方反对任何可能干扰达尔富尔地区和苏丹和平大局的举动,希望安理会尊重和听取非盟、阿盟和不结盟运动成员的呼声,根据《罗马规约》第16条采取必要行动,要求国际刑事法院暂停审理此案。
如何执行逮捕成难题
苏丹政府已多次强调,由于苏丹没有正式批准《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不是这个法院的成员,该法院对苏丹没有司法管辖权。苏丹司法机构坚持其独立性,不受国际刑事法院支配。苏丹武装部队和其他强力部门最近一再公开表示效忠总统。
尽管目前在苏丹驻扎着两支国际维和部队,即负责监督苏丹北南双方落实《全面和平协议》的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和驻扎在达尔富尔地区的联合国和非盟混合部队。但这两支部队都没有执行国际刑事法院决定的权限。
在联合国安理会,支持强制执行逮捕令的力量和要求暂缓执行逮捕令的力量,都不占有绝对优势,预料双方将展开拉锯战,难以很快有结果。中国传媒大学国际问题专家杨冕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有关规定,国际刑事法院对巴希尔案件的确没有管辖权,然而目前国际法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趋势,那就是只要是违犯了西方国家认定的国际道德和法律准则,就算没有认可相关公约,也会被认为是违犯了国际法,这当中有部分原因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化图谋。
对于目前人们所关注的巴希尔最终是否会被逮捕的问题,杨冕分析说,国际刑事法院此次发出的逮捕令,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目的在于对巴希尔施加压力,进一步打击他的声誉,挤压他的国际空间。
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路易斯·莫雷诺-奥坎波要求该法院成员利用巴希尔出国访问的机会将他逮捕。但这也不现实,因为巴希尔在没有获得其他国家的保证之前,是不可能贸然访问这些国家的,更何况他在别国领土上还享受《日内瓦公约》的保护。
结果很可能就像巴希尔说的那样:只要苏丹不予理睬,这样的决定就会不了了之。
据新华社、世界新闻报等相关文章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