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西方七国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西方七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13日在罗马举行会议,重点讨论新的金融市场规则、保护主义和金融危机对贫穷国家的影响等问题。新华社/法新
这场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在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美国“感冒”缘何能殃及全世界?这是不少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这场危机表明,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仍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简而言之,美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在金融业及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紧密联系,是造成金融危机不断扩散的根本原因,而世界其他经济体各自存在的缺陷,则为金融危机的扩散提供了条件。
金融“流感”侵袭全球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特别是欧盟和日本等在金融业方面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去年升级为全面的
金融危机,危机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在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内传播蔓延,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动荡和信贷紧缩。
在金融“流感”传播的过程中,金融“创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2002年到2006年,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火爆,房价不断上涨,大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加入了购房大军,他们的房屋贷款被称为“次贷”。放贷机构在借出一笔“次贷”后,并未就此收手,而是将其“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这样的机构,后者再将购买来的“次贷”打包成一种证券化的投资产品,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
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一度被认为是一项重要金融创新。根据最初的设计,“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风险。但最终的结果是,由于监管不严,美国“次贷”泛滥,“次贷支持证券”也开始泛滥,而且由于大部分投资者对这类投资产品知之甚少,完全依赖几家评级公司的评级信息,最终造成这类有毒资产在全球金融系统内扩散,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当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后,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而“次贷支持证券”也随之不断贬值,最终完全丧失流动性,从而给所有购买了这类投资产品的金融机构造成巨大资产减记压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撰文指出,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华尔街可以把自己的有毒资产出售到世界各地。他还说,在美国“次贷支持证券”中,大约一半为外国投资者所持有,而这恰恰是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全球性危机的重要原因。
在危机中,不仅美国金融业版图完全被改写,欧盟金融机构同样遭到重创。英国、瑞士、德国、冰岛、荷兰、比利时均有重量级银行在危机中蒙受巨大损失。汇丰银行控股集团、瑞银集团、瑞士信贷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银行……一大批欧洲金融机构均因所持美国“次贷支持证券”价值严重缩水而出现巨额亏损,还有一些银行破产或不得不接受政府救援。
随着金融“流感”在世界金融体系内传播,一些金融机构为改善资产负债表和避免出现更大损失,纷纷提高放贷标准,市场惜贷气氛浓厚,这又引发了信贷危机。信贷紧缩造成流动性不足,结果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均受到影响,美国和欧盟等经济则处于全面萎缩或衰退。
经济“流感”冲击世界 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实体经济方面的联系,则使世界经济染上了一场破坏性更大的“流感”。
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在这场危机爆发前,出现了一种较为流行的“脱钩”理论。该理论认为,传统上世界经济主要依靠美国来推动,但随着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下降,甚至出现了脱钩。其隐含的意思是,世界经济可以在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时,仍保持较快增长。
但这次危机表明,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仍对世界经济有着难以替代的影响。曾经有人说,美国经济打喷嚏,世界经济就会感冒。如果说这种说法在新形势下已显得夸张,那么,美国经济大病,世界经济小病,这种说法还是恰当的。
从实体经济方面看,美国经济影响世界经济的两个最主要途径是贸易和投资。据统计,目前美国年经济总量约为13.75万亿美元,出口总额约为1.3万亿美元,进口总额约为2.1万亿美元。从2007年第三季度到去年第四季度,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进口已连续5个季度按年率计算出现下降,其中去年第四季度降幅达到16.0%。美国需求急剧下降,直接对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造成冲击。特别是日本,过去几年受对中国出口旺盛等因素影响,经济一度出现了二战后最长的持续增长期。但目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日本经济已陷入严重衰退。
从投资角度看,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投资一度成为推动不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机构纷纷从国外抽回资金以应对国内的困局,结果造成不少发展中经济体股市和本地货币汇率双双大幅下挫。据估计,去年从新兴经济体外流的资金达到483亿美元,其中一半是从亚洲新兴经济体流出的。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和投资全面下降,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着巨大压力。
多种经济体都缺免疫力 美国金融危机之所以在全球传播,世界其他经济体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同样不容忽视。
发达经济体如英国、西班牙等,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它们也存在严重房地产市场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先后出现了本土性的次贷危机。特别是英国,因金融业在其整体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所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日本多年来一直面临通货紧缩压力,加上国内需求不振,对出口依赖较大,当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时,日本经济甚至面临比美国更严重的问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将下滑2.6%,而美国经济仅
下滑1.6%;明年,日本经济将增长0.6%,美国经济将增长1.6%。
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曾大量借债,一旦发生外资大规模抽逃,其经济便亮起红灯。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从2002年到2008年3月底,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借债约为2.75万亿美元,是此前的三倍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外国直接投资下降、资金加速外流,导致不少国家股市暴跌,本国货币汇率大幅下挫。从北欧小国冰岛到俄罗斯,再到亚洲的韩国,均面临类似的情况。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前不久刊登了一篇题为《多瑙河畔的阿根廷》的文章指出,乌克兰、匈牙利、波兰、捷克和保加利亚等中东欧国家,由于西欧金融机构大规模抽逃资金,正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国家外债负担沉重,甚至有可能像阿根廷在2001年底那样,因无力偿还外债本息而整个国家宣布破产。
但是,曾经历过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汲取了教训,逐步巩固经济基础,特别是增加了外汇储备,因此,它们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
(本刊记者 明金维)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