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机关干部,居然有4项科研成果分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去年9月,他还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此人叫虞谦,现任上海警备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
虞谦并非专业科技人员,能取得这么多科研成果,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国防安危非常敏感,时刻将目光瞄准信息化战场的前沿阵地。
2000年,上海警备区筹划指挥自动化中心建设。“全区部队指挥将实现网络化!”消息传出,官兵们无不欢欣鼓舞。然而,时任警备区自动化站站长的虞谦却眉头紧锁。在一次讨论会上,他对系统安全提出质疑:“网络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将带来实实在在的挑战!如果战时网络指挥枢纽被摧毁,所有信息资料将化为乌有!”
一席话,让在座的许多军地专家为之一震。
随后,虞谦又补充道:“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一旦遇到突袭,必须立即采取异地容灾的保护措施。”
“异地容灾”的新名词被提出后,引起上海警备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在虞谦的带领下,网络建设人员就数据异地容灾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国内外数据容灾技术产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们决心自主创建“数据容灾备份智能管理系统”。2001年底,上海警备区正式向上级申请科研立项。2002年1月,在详细听取虞谦的项目汇报后,总部正式给上海警备区自动化站下达了相关科研任务。
经过1年多努力,2003年10月,由虞谦牵头研发的“数据容灾备份智能管理系统”得到了多方专家的好评,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虞谦喜欢往基层跑。他常说:“基层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就是科研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2006年4月,虞谦在给基层干部作科普辅导时,不少单位反映训练中缺少机动通信设备。回到机关后,他在上级没有配发新装备的情况下,带领科研小组展开攻关,成功研发出“城市防卫作战指挥信息系统”。2007年6月,该系统经总部专家组评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研成果必须服务于部队信息化建设。虞谦在组织科研活动时,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实用才是硬道理!”
2007年4月,虞谦受领了研发应急机动通信指挥车的任务。他一边组织科研攻关,一边指导基层官兵接受操作培训。去年5月中旬,这台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指挥车研制出来不久,就远赴四川担负灾后通信保障任务。到达灾区后,虞谦带领通信分队先后转战平武、青川、绵竹等重灾区,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100多小时的实时高清视频图像和数据信息,为多支救灾部队提供了通信话路,还架设线路14公里,开通了以应急机动通信指挥车为中继站的野战军用有线通信网,使一个个“信息孤岛”与外界恢复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