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重返北约军事机构
结束40余年“独立”史 降下“戴高乐主义”最张扬一面旗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11日正式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但将保持核力量独立性。法国国内批评声音认为,这将损害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性,萨科齐此举有迎合美国之嫌。
萨科齐宣布重返行动
萨科齐当天在圣西尔军校举行的一个高级别军事论坛上宣布,法国将结束40多年来“孤立”于北约核心军事决策体系外的历史。“结束这种状态的时候已经来到,这符合法国和欧洲的利益,”萨科齐说,“我们已经停止自我欺骗,以为把头埋进沙子就能保护一切。”为打消国内疑虑声音,萨科齐表示,重新加入军事一体化机构后,法国的核军事力量仍将保持独立。
法国人希望出掌司令部
作为总统和武装力量总司令,萨科齐有权独自决定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为争取更多支持及合法性,他呼吁国民议会下周就此举行信任投票。路透社报道说,鉴于萨科齐领导的人民运动联盟占据议会多数席位,这一做法基本等于走过场。
报道说,重返军事一体化机构后,法国希望由法国人出掌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以及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一个北约联合司令部;同时将在北约盟军司令部工作的法国人从现在的100人增加到800人。
分析
“戴高乐主义”
最张扬旗帜降落
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一面旗帜。
“戴高乐主义”因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将军得名,核心精髓是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君临”欧洲,主导西欧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主权领域,令民族主义情愫深厚的戴高乐将军难以忍受。“戴高乐主义”以改变法国对美从属地位为目标,以对抗美国霸权为主线,其中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出现在1966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此后多年,“戴高乐主义”在法国深入人心。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公开与美国决裂,“戴高乐主义”再奏强音。在美英所谓“大西洋主义”包围下,“戴高乐主义”使法国在当年东西两大阵营对抗中左右逢源。
萨科齐抛弃“戴高乐主义”,拥抱“大西洋主义”,按他所言,出于实现“共同领导”欧洲的雄心。但相比饱含实用政治智慧的“戴高乐主义”,“大西洋主义”暗伏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色彩,或使法国从此丧失外交和安全政策弹性,重新陷入戴高乐将军当年奋力摆脱的处境。
冯武勇(新华社特稿)
半数以上法国人支持重返
VS
政坛批评萨科齐迎合美国
尽管游离于北约军事决策机构之外,法国现在是北约第四大军事人员贡献国,派遣到波斯尼亚、科索沃、阿富汗的法国军人处于北约盟军统一指挥下。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法国人支持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法国舆论研究所本周公布的民调中,58%受访者表态支持,37%反对。
来自政坛的反对声音也不少,认为这将限制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策自主性,未来法国可能被拖进不符合本意的冲突。社会党第一书记玛蒂娜·奥布里则批评萨科齐过于迎合美国。路透社报道,与萨科齐同一阵营的许多保守派人士也对此决定保持距离,他们认为这是对戴高乐将军“独立法国”理念的背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