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3月13日电(记者包蹇) 上海市卢湾区检察院近日起诉一起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
该市某生物技木公司员工徐某2008年1至3月间擅自印刷某医用注射液的瓶贴纸、外包装及说明书,并指使安徽籍农民黄某印刷该注射液的防伪标记。
徐某以医学用注射实验用水冒充该注射液,并通过他人或直接向傅某等3人销售该注射液46支,得款9万余元人民币。连日来该市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已集中起诉19起制假售假案件涉及31名被告人,总案值达人民币3216万余元。据统计,去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以来,本市检察机关已起诉此类案件111件197人。
据市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分析,本次集中公诉的案件中涉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居多,共7件16人,占36.8%。涉假商品除常见的香烟、白酒、手表等商品外,还出现了高档休闲娱乐用品。江西籍人员石某在本市租赁两处房屋,用于存放各类假冒“NIKE”、“COBRA”、“M1ZUNO”等名牌商标的高尔夫球杆、球包、高尔夫球等运动用品,并伙同同乡石某某于2006年底至2008年11月间共同销售上述物品。2008年11月27日在其租赁的房屋内查获待销售的假冒名牌高尔夫用品市场价值600余万元人民币。日前该两人被长宁区检察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提起公诉。
本次集中公诉的案件两人以上共同犯罪比例较高,犯罪成员间往往有明确分工。在19起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有7件,占36.2%。部分案件的犯罪人员在实施行为前,就有具体分工,各人负责一个环节或一项具体行为,犯罪隐蔽性很强。广东籍人员吴某、郑某为从事假烟销售于2008年8月来到本市,又纠集了同乡马某等3人专门从事假烟搬运。该五人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联系货源,有的负责搬运,有的负责送货。至案发共查获各类假烟5300余条,价值人民币18.76余万元。日前,金山区检察院对上述6名被告人以销售伪劣产品罪提起公诉。
该负责人介绍,制假售假案件的犯罪人员大多选择租赁仓库、民宅作为制假囤假的窝点。浙江籍来沪人员江某租借了嘉定区一户民宅作为仓库,将从他人处购得假冒的佳能、惠普等品牌的硒鼓包装盒、墨盒包装盒防伪标识等物品存放在民宅内,予以加价出售。2008年9月24日在江某租借的民宅内共查获57000余件上述假冒商品。该部门负责人提醒市民提高防范意识,出租房屋要注意了解使用情况,不给此类犯罪可乘之机。图为金山区检察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对6名从事假烟销售的被告人提起公诉。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