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虽然有了限价和补贴的双重利好,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后,农民还是不愿买家电,享受13%补贴的农民仍然觉得价格高,冰箱、彩电、洗衣机、手机都是常规产品,只有把虚高的产品价格真正降下来,才能唤起农民的购买热情。 |
如一台冰箱生产成本1000元,在北京的场租、物流、广告、代理等营销费用为800元,企业利润200元,那么一台冰箱的定价为2000元,全国统一售价后,由于开县乡镇的营销费用比北京低,假设为300元,那么在乡镇销售一台冰箱,企业就能获得700元的利润 |
目前家电下乡产品还在照搬以城市为基础定价的模式,这也是当地农民感到价格高昂、消费不起的原因,在家电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家电企业的定价体系应该倒过来,先在农村定价。
家电下乡重庆受“阻击” 经销商揭露其中暴利
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是保增长扩内需的一个重头戏,2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加大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等工作,作为最早实施的家电下乡,到底受不受农民欢迎呢?来看看记者在重庆开县的调查。
家电下乡到底受不受农民欢迎?
当记者来到重庆开县赵家镇时,虽然满街都是赶集的人,但家电下乡的销售点,却没有多少人光顾。
重庆市开县商委商贸科科长谭修桥:“比我们的设想应该说还有一定差距。”
谭修桥告诉记者,家电下乡已经2个多月了,但享受补贴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和手机一共也只卖出了两千七八百台,这和他们预计的每月3000台有这不小的差距,而采访中,开县家电企业的代理商也认为,这样的销量出乎他们意料之外。
重庆市海源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淑英:“算到一起的,冰箱和洗衣机整个有1000多台。”
记者:“对于这样一个数字你满意吗?”
魏淑英:“对这个数字不是很满意。”
在某品牌的经销店,家电下乡产品被贴上明显的标识,补贴的金额也明确写在卡片上,魏淑英没想通,为什么农民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消费热情,离开县城,记者又来到当地的一个乡镇——赵家镇,当地经销商告诉记者,以往每月只能卖20台左右。
经销商:“家电下乡产品来了,还是量大得多。”
记者:“大概一个月能卖多少台?”
经销商:“30台左右。”
在开县记者了解到,虽然有了限价和补贴的双重利好,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后,全县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销量只增加了10%到20%,和政府、经销商事先预期的井喷行情相差很远,为什么农民还是不愿买家电?记者也进行了调查。
重庆的开县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县,劳动力输出46万人,平均每个外出务工人员每年能带回5千元,就在里赵家镇不远的地方,记者找到了一个农民家庭。
开县赵家镇农民:“像我们家的话,属于中等,因为我家中都是孩子都大了,他们都在外面打工。”
老人告诉记者,自己老两口一年的收入只有七八千元,这些钱只够一家人的日常开支,而儿子在外打工多年,用积攒的13万在家里盖起了这个新房,记者注意到,虽然新房的外墙砌上了瓷砖,但屋里却因为缺钱,没有装修。
开县赵家镇农民:“像人家能够享受的,但我也有那种追求,只不过眼下还有些条件限制。”
老人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这里的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以前的土房子陆续都被改建成了砖瓦房,如果手里有多余的钱,乡亲们要么一点点的装修房屋,要么就是购买家电,而他们家就买一台冰箱。
开县赵家镇农民:“1800块钱政府要补贴13%,实际上我那个整个花了接近1600块钱。”
那么,这样一台1600元的冰箱,当地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呢?
开县赵家镇农民:“反正60%的人还是基本上能够承担得起,有40%的人还不行。”
就在不远处,记者也找到了一户低收入家庭,对家电下乡,女主人一点也不想提。
记者:“想不想买冰箱或洗衣机?”
开县赵家镇农民:“买了放哪啊?放在院子里头。”
此外,在开县厚坝镇,记者也走进这样一户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这户人家不仅铺了瓷砖,做了整体厨房,让人想不到的是,虽然电视很小很破,但沙发却很豪华。
开县赵家镇农民:“像这套沙发还是七八千,但还是咬牙买了,家具整一套,要用时间长一点的还是好些。”
在厚坝镇,不少山上的居民也主动的搬下山,在镇上或公路两边建起了新房,镇委书记谭顺友告诉记者,2007年全镇新建房屋只有200多套,但2008年就达到了1236套,同时农民的平均消费水平也大幅增加。
厚坝镇党委书记谭顺友:“三年前我们的消费水平平均不到一千,农民的平均消费水平。”
记者:“现在呢?”
谭顺友:“现在我们的平均消费水平的话就是上了三千五。”
在重庆,农民消费的增加,在用电方面也有反映,国家电网重庆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彭永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农村的用电也迅速增长,提高农村用电的质量已经成了他们重要的工作。
国家电网重庆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彭永华:“农村、农民的负荷,用电负荷这个增长比较大,生活方面我们调查了一下主要是家电下乡,政府给了很好的优惠政策。”
建房、装修、购买家电、家具,这些现象表明,重庆农民并不缺乏消费的意愿和热情,而采访时,开县商委副主任朱占祥也告诉记者,开县农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3800元,2008年,全县居民的储蓄存款已经达到142亿。
开县商委副主任朱占祥:“据我们估计应该户均一万左右(储蓄),应该是有的。”
家电企业传统的定价和销售方式成为瓶颈
在限价和补贴的利好下,家电下乡的销售仍然不理想,瓶颈究竟在哪里呢?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家电企业传统的定价和销售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费用,这让不少农民即使知道补贴优惠政策也对下乡的家电不买账。
国家补贴13%的家电下乡行动开始后,重庆乡镇的家电市场也成了上榜企业和非上榜企业的战场。
乡镇经销商:“都开始买家电下乡的产品了,因为老百姓都知道那个东西(补贴),你不卖那个东西(下乡产品)都卖不掉。”
另一家销售点的老板也告诉记者,他的店里家电下乡产品已经占到80%,像一款不享受补贴的产品,以前每月还能卖个几台,现在几乎卖不出去。
乡镇经销商:“现在基本上不能卖,我们货都没有多进了。”
乡镇的家电市场已经不再是自由竞争,非下乡产品即使有着相同的质量和价格,但农民不能享受到13%的补贴,因此正逐渐失去市场,为了反抗这种非市场化的竞争,一些对下乡产品不利的传言也开始悄悄蔓延。
开县赵家镇农民:“差的,差的要下乡,那边就是的,听他们说的,好的一两千元的它就不下乡。”
乡镇经销商:“他(农民)不一定选择这个中标产品,他认为这个中标产品差。”
在混乱的信息当中,虽然通过政府和经销商的努力,家电下乡产品取得上风,但这位老板告诉记者,还是有大批老百姓不买账。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