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搅动矿泉水业新变革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10月1日正式实施, 增加溴酸盐及四种致病菌限制
□信息时报记者 李星慧 黄丽嫦
去年6月,信息时报独家披露矿泉水中含溴酸盐过高可致癌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面对10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标准,企业在生产设备改造上是否已做好准备?新的国标是否能为消费者带来利好消息?对行业又将带来怎样的变革?为此,信息时报记者对企业、行业专家及消费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现状1
去除溴酸盐成头号难题
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两个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实施时间为2009年10月1日,《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 8538-2008)实施时间为2009年4月1日。该标准最大的亮点在于增加了溴酸盐及三项致病菌指标,同时删除了菌落总数。
据一矿泉水界资深人士透露,目前大多数矿泉水企业在溴酸盐问题上都不过关。现在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大家公认的方法来解决。早在去年该标准进行意见征询时,整个矿泉水行业已经进入了紧急技术攻关的状态中。
该人士介绍,目前各企业施行的办法很多,由于溴酸盐是臭氧杀菌的副产物,那么现在能用什么来替代臭氧是个头疼的问题,毕竟臭氧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于是有人重新提出十几年前用过的紫外线,但紫外线杀菌并不彻底。如果用二氧化氯,就会有股氯气味。也有企业通过加二氧化碳降低PH值,分阶段加臭氧,通过活性炭的吸附等,但是同时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例如大量使用活性炭,对离子吸附很敏感,会影响离子成份变化,把溴酸盐降下来的同时又可能降低了有益的偏硅酸等。“现在大家拼命在攻关,最后怎样,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方法,都是实验阶段。”
来利矿泉水市场部经理刘慧玲也表示,目前行业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工艺能很好地控制矿泉水中溴酸盐的指标,来利现在也正在观望中。现在来利已经按照新国标的要求,就水处理以及生产工艺方面进行整改。
现状2
新标准与国际接轨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表示,这次国家修订的矿泉水标准基本与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接轨。据了解,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产物。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所规定的饮水中,溴酸盐最高允许浓度在0.01mg/L以内。我国矿泉水新标准中该项指标已与国际一致。
同时与CAC达到一致的是取消了菌落总数。矿泉水国标过去一直对菌落总数限定严格,每毫升不得超过50个。而这正是不少水企为之头痛的指标,尤其是桶装水,在流通领域中出现菌落总数超标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给出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08年,菌落总数超标是导致饮用水产品抽检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2005年为91批次,2006年为96批次,2007年为108批次,2008年情况较好,为49批次,但仍然占据所有不合格原因之首。而正因为菌落总数限定严格,致使众矿泉水企业为控制菌落总数而加大臭氧投放量,也增大了致癌物溴酸盐产生的几率。
而在WHO、美国EPA等标准中,都没有细菌总数指标,但是对致病菌的控制越来越严格。2007年,118吨法国依云矿泉水因菌落总数超标被我国检验检疫局退港处理,这正是因为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差异造成。
困难
根源在各水体水质不同
据吴清平介绍,不同的水体,溴化物含量不一样,也造成了和臭氧结合后生成溴酸盐程度的不同,差异性很大。 经过他们多年研究,发现中国沿海地区、东部发达地区的矿泉水及山泉水水源都存在溴化物的问题,尤其是海南的水源,较为严重。在用臭氧消毒的时候,溴化物存在的情况下,离子不一样,PH值不一样,生成的溴酸盐的机制也不同,水体越复杂的情况下,工艺上就越困难。
“我们一直在探索规律,要采取不一样的方法解决它。”吴清平表示,目前通过多种研究,发现可采用降低臭氧浓度、多点投加活性炭、二氧化碳降低PH值等方法综合使用,水体简单的可用单一方法解决,水体复杂的要采用综合方法。
对于是否能找到一套行业通用的工艺,景田矿泉水总经理周敬良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各个品牌水源的特点有所不同,其离子含量也不一样。此次新国标涉及的溴酸盐指标控制,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水源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工艺方法。
佛山市高明三千尺矿泉水厂厂长刘汉生表示,溴酸盐是水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所幸的是,三千尺本身水源所含的溴化物指标并不高,因此经过消毒后所产生的溴酸盐指标也不高。而为了将溴酸盐的指标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在过去的一年多作了很多技术改进,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目前各项措施已经落到了实处。
对比
欧洲矿泉水多数直接灌装
乐百氏生产总监曾在一次矿泉水业内部会议上指出,矿泉水直接灌装是最高境界,而目前国内鲜有此可直接灌装的水源。对此吴清平表示,国外水源地保护好,尤其是北欧,整个自然环境优越。所以当地的矿泉水可以直接灌装,例如依云。依云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新的矿泉水国标对于像依云这样的欧洲品牌来说是好事,标准与欧盟标准接轨,取消了菌落总数,增加了溴酸盐。该人士指出,依云是完全不经过任何加工,不需要做任何杀菌而直接灌装的,所以不存在因为臭氧消毒而产生的副产物溴酸盐等问题。而大部分欧洲进口的矿泉水,基本都是采用不经过任何加工直接灌装的工艺。
消费者
对新标出台喜忧参半
信息时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退休干部李老先生表示,喝了几十年的水,从来不知道水里还有个叫做溴酸盐的有机物,“过去喝河水、井水、自来水,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喝桶装水、瓶装水,没想到科技越发达还越产生出不安全因素。”他说,也许还是过去的井水最安全。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丁先生表示,国家修改矿泉水标准,就是一大进步,是对群众身体健康的负责,最重要的是监管力度要跟上,不达标的品牌要公布,让消费者明白清楚地消费。
担任中学教师工作的陈女士表示,现在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头等大事,这两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件,让消费者心里对食品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水是人们每天的必需品,希望企业要用良心来为消费者生产产品,政府要加大监管打击不合格产品的力度。
大学生吴小姐则指出,过去国标里没有溴酸盐,自己可能喝了很久含有超量溴酸盐的矿泉水,不知道对身体有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希望有权威专家能解答消费者这方面的疑虑。
新变革
影响 1
企业设备成本激增
一位矿泉水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告诉记者,仅溴酸盐一项,设备的改良最少也要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企业的整个工艺、设备、技术、检测仪器都要调整改造,包括标签的修改等。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关注并研究溴酸盐的机构,所长吴清平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里经过4~5年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水体生成溴酸盐的程度不同,目前已掌握了一定的规律,研究出了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他亦承认对于企业来说,改造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50~60万的费用肯定要的。”
三千尺厂长刘汉生表示,在过去一年三千尺在科研经费以及设备投入花费将近100万,这还不包括软件、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的培训费用。
而一些大的有远见的企业提早意识到这个问题,较早进入技术工艺研究及改造,能从容面对此次标准的大变革。据了解,目前广东几家大型的矿泉水企如益力、加林山、景田等已经解决了溴酸盐问题,大部份中小企业仍在设备改造实验过程中。
影响 2
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新国标的出台并非是一个标准出台那么简单,新增了溴酸盐和三个致病指标看似简单,实际上企业要整改的环节涉及到所有的生产流程。因此,众企业将新国标的实施看作是行业大洗牌的一个契机。
加林山桶装水总经理任海滨表示,如果不加臭氧,消毒剂浓度、净化间、灌装间、管道、水源,每一个都要控制得很好。任海滨认为,首先不是成本增加的问题,在政府加强监管的情况下,这是直接淘汰问题。“用臭氧控制最简单,如果不用,要保证所有环节没有细菌,这个难度很大。”他指出,这是一次洗牌和出局的挑战,每一次国家标准的出台,对行业都是一次集中的机会。
三千尺厂长刘汉生亦表示,新国标的出台将对行业进行大洗牌,将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大检阅。因为要符合新国标的要求,企业必须有技术、资金以及企业良性循环的实力。
景田总经理周敬良指出,新国标是与国际接轨的,它的实施等于正式将整个行业的门槛和技术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当然,大厂有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注入要符合新国标的要求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不排除一些小厂自身质量控制不严格,而且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改造的,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影响3
企业微生物指标
检测费将增加
广东省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会长罗坦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标准虽删除了菌落总数,但更强调了致病菌,增加了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三项微生物指标,实际上对矿泉水的生产质量管理和检验要求更严格。“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和行业协会也举办了微生物学习班,针对新标准的实施对企业进行培训。”他表示行业协会已经着手让矿泉水企业尽快适应新标准的执行。
吴清平表示,菌落总数放宽后,会增加致病菌的风险性,尤其是反复使用的大桶水。对此,厂房硬件设施要加强,空气洁净度、机器自动化程度及人员要求都随之提高。整个行业的门槛也提高了一个层次。罗坦表示,检测费将会有所增加。加林山桶装水总经理任海滨表示,每一项检测的费用都在100~200左右,在标准刚实施的阶段,整个行业会出现密集检测,企业自己送检也会很多,这段时间的检测成本将高于以往。
来利刘慧玲表示,新增加的几个致病菌指标使得检测成本有所上涨。她告诉记者,在生产过程中,来利每隔半小时就会检测一次矿泉水中臭氧和微生物的指标。增加了三个致病菌的检测后,来利也购进了新的检测设备,每抽检一批次,检验成本要上升几元。 她也表示,目前来利还没有能力检测出水中溴酸盐含量,只会交给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而每一批次其检测成本高达2000元以上。
三千尺厂长刘汉生表示,除了成立化验室以及花费20多万购进检测设备队生产进行实时控制外,三千尺还定期将样本送到第三方权威的检测部门检测。但检测溴酸盐一项,其成本就要200多元,以三千尺一次送检10个样本为例,一个月检测成本增加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