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洗掉了的“高原红”
海外藏人社区是达赖“流亡政府”极力控制的对象,但年轻一代藏人接受西式教育,其政治取向也倾向于多元化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尹德综合报道
走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唐人街上,有时会看到身着色彩斑斓藏裙、梳着很多条辫子的妇人在漫步;在瑞士的苏黎世,闹市的人群中偶尔会闪现肤色黝黑的藏人面孔。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都是从邻近藏人社区来逛街的“流亡藏人”。
事实上,除了“流亡藏人”的大本营印度,在欧洲、北美和澳洲也零星散布着一些藏人社区。青藏高原蓝蓝的天和喜马拉雅白白的雪,造就了心地纯洁的藏民族;但这些“流亡藏人”,由于“西藏流亡政府”及其“后援组织”的“努力”,已经成为一群正在漂去喜马拉雅印记的人。
一般对汉人不理不睬 与生活在印度、尼泊尔等地的“流亡藏人”相比,这些移居北美和欧洲的“流亡藏人”,几乎可以说生活在天堂。
在印度,法律规定“流亡藏人”不能拥有土地和财产,只能租借。除非修改法律,否则他们在印度是永远的流浪者。而欧美地区的藏人不仅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难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宣布向藏人派发移民签证时,“西藏流亡政府”不得不通过抽签决定哪些人可以申请该签证。
在北美和欧洲的藏人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也在当地的工业和服务业中就业,有的甚至已经入籍。《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欧洲的几次藏人集会中看到,一些年轻一代的藏人已经洗掉了“高原红”,肤色和普通的东方人无异。
当然,由于长期受到片面宣传,这些藏人一般对汉人不理不睬,反倒是“西藏流亡政府”的官员们出于种种原因,积极与中国媒体记者打招呼。一般说来,这些人都能操流利的英语,精明强干。比如,达赖的驻欧代表格桑坚赞,其英语、德语极其流利,据说达到母语的水平。达赖最近几次访问欧洲,格桑坚赞如同“师爷”,形影不离地在达赖身边“提词”。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藏语不精通了,更是抵触汉语。
海外示威总是同一拨 海外藏人社区当然是“流亡政府”极力控制的对象,也是其在海外势力的据点。去年10月,达兰萨拉开始组织欧洲藏人社区举行所谓“全欧藏人代表大会”,以进一步加强其影响力。不过,这些藏人生活在西方多元会社会,年轻一代又接受西式教育,其政治取向也倾向于多元化。
根据一些藏人的公开表态,可以判断他们大致分为三派:一是强硬派,主张不惜一切手段实现西藏独立,这也是“藏青会”得以生存的土壤;二是支持所谓的“中间道路”派,这是达赖极力拉拢的对象,目前在藏人社区中占上风;第三是维持现状派,这一派主张维持现状,但对目前西藏存在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
在欧洲,每年一到“3·10”等敏感日子,“流亡政府”往往要组织藏人到中国驻欧各国使领馆前示威。不过有趣的是,这些示威往往并不是在同一天。原来,由于拉不到足够的人数,他们往往把散居在几国的藏人集中起来,轮流到各地使馆示威。有荷兰的朋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他的发现:在中国驻荷兰使馆前示威的藏人,就是前一天在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前示威的那一拨。
“后援组织”预算第一 在西方,支持达赖及其“流亡政府”的非政府组织鱼龙混杂,这些“后援组织”全球多达380多个,影响力较大的有“国际西藏运动”“自由西藏运动”“西藏委员会”等。
其实,不要以为这些组织有多高尚,它们不过是打着“人权”和“支持西藏独立”的旗号,多争点西方政府资助和私人捐款罢了。记者曾看到,“国际西藏运动”在向媒体分发的材料中如是表明自己的“功绩”:2006年,该组织从美国争得的“直接援助”为735万美元。记者也曾见到“国际西藏运动”的一位女藏族负责人,面对镜头声泪俱下,几乎要昏倒,10分钟后等媒体一离开竟开怀大笑,手舞足蹈,好像是示意刚才“表演”得不错。
而记者在和一位拟邀请达赖访问的“西藏中心”官员聊天时,发现她对西藏的一些常识性问题都不甚了了。她脑海里想得更多的是“预算”:尽量把达赖请来,拉到更多的赞助。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