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听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词:中国优势。或许可以这样说,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是“中国优势”的再次彰显,“中国力量”的再次凝聚。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击汶川特大地震……每一次,我们都愈加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江苏徐州,二十七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律师深入社区、部队、敬老院、农民工集中居住地开展法律咨询。王应举摄
抓党建,促发展——说实话,接到这个报道任务时,心里很没底,感到不好写。
不好写,是不容易写得好看,因为它不是新闻事件,不那么容易抓人。“要有故事啊!”主编反复叮嘱。这下更没底了,党建,是个日常性的工作,有那么多故事吗?尽管要写的是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党建,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做法,但是,这些做法毕竟还是很“工作性”的,读起来会带劲吗?
但是,进入采访之后,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
越采访,越兴奋;越采访,心里越有底;越采访,越觉得题目出得好。
“重要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企业是"船",党组织是"帆",党员是"桨",企业发展要一帆风顺,离不开党组织的保证和支撑,离不开党员的示范和引领”……听,这些话多鲜活!
缺少故事吗?江苏瑞安特机械有限公司和徐工集团的党员不约而同,一起喊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如东县要求非公企业党员发挥“智囊团”作用、“吸铁石”作用、“排头兵”作用、“润滑剂”作用;灌南县各级党组织开展“一人一策一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全县2.7万多名党员干部与3.1万多名返乡民工进行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实现二次创业……看,这些故事多么生动!
采访时间不长,触动却很大。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党员对党的认识提升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加深了。
先说“提升”。或许以前有人有这样的疑惑:现在又不打仗,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体现?平常时候,确实看不出来,但是,关键时候,看出来了。比如,好多企业就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这和打仗是一回事。在这个过程中,党员的“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提升了。
再说“加深”。党和群众本来就有鱼水般的深厚感情,通过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群众看到了什么?一是各级党组织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不慌乱,不盲目,这让群众感到踏实多了,安心多了;二是“困难面前有党员”,他们“危急关头豁出来”,或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或是帮助返乡农民工二次创业,或是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这让群众感到“党就在身边,党就是靠山”。
的确,金融危机是场大考,一考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二考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三考平时抓党建工作的成效。党建工作“功夫在平时,体现在关键”。化解危机的成效,某种程度上是党建工作的一面镜子。
一位基层组织部长就深有感慨:“有人说,在一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很难做,因为企业主重视不够。这个时候,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帮助企业主走出困境,党组织的地位就不一样了。”
“我能有这份工作,多亏了党总支的帮助。”返乡农民说。“在这个经济的寒冬,公司之所以能取得这样让人欣慰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老总说。“公司党委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不放假,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企业员工说。
危机尚未过去,我们还在路上。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