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仁山绘
核心提示:恰逢“3·15”前后,“打假”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而一直纷纷扰扰的运动员年龄“造假”问题,也成为了今年“打假”的重中之重。针对近日流传关于广东省体育局查处大批年龄“造假”选手的消息,广东省体育局业余训练处陈文芊处长特别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所谓查处了3000多名假年龄选手的说法有失偏颇,但这也体现了我省严打年龄造假的决心。”
省运会严打“造假第一步” 据陈文芊透露,广东省第十三届省运会将于明年在惠州举行,作为国家体育系统人才选拔的第一道台阶,省运会比赛设置有严格划分的年龄组合和限制,以达到更公平选拔人才的目的。
同样因为这是踏上运动生涯“青云路”的第一步,而且参赛选手在青春期年龄差距特别容易影响运动成绩。修改年龄“以大打小”,以求获得好名次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省运会往往也是运动员年龄“造假”的第一步。
根据最新的规定,第十三届省运会对运动员的年龄有了严格规定,到2010年比赛期间,最小不得低于9岁,最大不得超过18岁。
广东省体育局针对在业余训练工作中出现的年龄造假、假冒身份等现象,采取措施严打运动员年龄造假行为,为体育比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省体育局副局长叶细权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广东省运会竞赛工作会上表示:“一定要让造假的人一点好处都没有!”
视骨龄为参赛年龄标准 为了守好真实年龄的第一道关,去年年底广东省体育局规定,所有参赛运动员都必须重新拍摄骨龄,以骨龄作为参赛年龄的认定标准。在去年12月,广东省体育局在省运会选手注册工作完成之后,面向全省13864名注册青少年进行全面骨龄检测。如此大规模的骨龄检测是非常罕见的,据陈文芊透露,“这次骨龄检测,动用了省体育局运动科研中心的力量,分成3个工作组,每组9人,深入到下面各市进行骨龄检测。光是拍片就用了18天,此后由专家通过片子来判定骨龄又足足用了12天,这才根据骨龄确定了所有选手的参赛资格。”这次骨龄拍摄的过程极为严谨,必须先检验运动员注册证、第二代身份证。在拍片过程中,也曾出现过有运动员手持正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的回执前来要求拍片,都被工作人员拒绝,严格遵守骨龄检测与第二代身份证挂钩的规定。
当中,查出了2113名运动员的骨龄超出了各项目比赛最大的骨龄规定。据了解,个别人的骨龄甚至超过规定骨龄六七年。在省运会竞赛工作会上,省体育局当场公布了被取消资格的2113名选手的名单。各市的相关负责人对此举措都表示支持和欢迎,认为此举杜绝了年龄、身份造假的隐患,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体育项目扎实发展。
本次全省大规模的青少年运动员骨龄检测仅仅是省体育局“打假”的第一步。根据陈文芊透露,这批已经通过骨龄拍摄选手的资料,将印成小册子公开供各地体育局查询,达到互相监督的效果。而以此次检测为基础,在2011年,将展开第二次检测,对象为2008年底后新注册,未经骨龄检测的选手。逐步形成完善全面的骨龄资料库,从根源上杜绝年龄造假的行为。
拒绝“飞行军”、“代培生” 除了年龄问题外,在历届省运会乃至全运会比赛中,选手的归属地也是一个焦点问题。临时从外地引进的“短期飞行军”,归属地和训练地点模糊不清的“代培生”将被严格杜绝。
根据广东省体育局对十三届省运会选手注册的新规定,如果引进外省户口的运动员,必须与广东省体育局签订至2016年12月31日只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比赛的协议书,同时要在国家体育总局办理注册。同时还规定了所有运动员,除了参加省队和国家队集训或比赛外,一律不得擅自到外省训练。这些规定让各地只能使用本地培养选手或者正常地引进异地选手,而不是临比赛前才从其他省“租借”选手参赛。保证了比赛的公正性,也更有利于我省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