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新城子乡新台子村党支部书记钱玉贵
3月16日,晴
没想到,我只是为纪士明办了一件举手之劳的事儿,却让他感动得不得了:“多亏了钱书记帮忙,今年我也能挣大钱了。”这两天,纪士明逢人就这么说。
这几年靠种地生活的纪士明看见村里不少人扣温室大棚都发了家,也想转行扣大棚。
可他一无资金,二不懂技术,心里干着急。前不久,他把自己的想法同我说了,我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帮助他,并马上帮他协调到一笔贷款,接着又手把手地教他建大棚。这几天,种植什么品种、怎么育苗、如何控制棚内温度等一整套的温室蔬菜种植技术他都学得差不多了,美得他天天像喝了蜜一样合不拢嘴。
通过纪士明这件事儿,我感触很深。我也许办不了那些所谓的惊天动地大事,可是上边那样的小事,却是农村实实在在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大事。这不,晚上睡不着觉,我就把这些年自己回村后的所思所想记在了日记上。
2003年以前,我一直在城里做生意,心想,这下我可算逃出农村了。没想到,村里的乡亲们觉得我见多识广,非要让我回村当书记,经过几番思想斗争,我就回来了。当上村支书不久后,乡亲们又推选我当上了村委会主任。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我也不能让他们失望啊!这几年,我用以前在城里学的那些经济、管理及了解市场等特长,一门心思琢磨如何带领大伙尽快富裕起来。因为俺这穷地方是沈阳市的最北部,土地再便宜也没人来投资办企业,乡亲们只能守着几亩地维持温饱。怎么办?要想富,只能靠自己。6年前,我号召村民们在咱这肥沃的土地上建蔬菜大棚。
为了不做贪大求洋的赔本买卖,我们选择了山东寿光土木结构的菜棚模式。2003年秋收后,我们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建造了50个暖棚和50个冷棚。建棚时,谁家缺钱,我立马给垫上;不懂技术,我外出聘请技术员。第一年,20户大胆扣大棚的农民,不仅当年收回成本,而且还都获利。更让我高兴的是,还有6户扣大棚的贫困户一下子都脱了贫。第二年,当初不敢干的农户,都纷纷找到我,央求我再领大伙多扣点儿大棚。2004年,我们又扣了100个大棚,当年全村人均收入上升到4890元。
我们村暖棚加冷棚建了1500多个了,保护地面积2500多亩,在全市是最大规模。一个棚子每年净收入1.8万元,全村每年光靠温室大棚就能收入2700多万元。2008年底,我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8300多元。
去年年底,我们又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这项新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产量提高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采用这项新技术后,与去年相比,大棚平均地温提高了4度,棚温提高3度,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6倍,预计平均每栋大棚最少还能增收3000多元。
(特约记者王兴华、记者李海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