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美欧分歧或令中国主导世界金融秩序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唐湘报道美国国际新闻社(ISP,以下简称“国际社”)3月18日文章说,美国和欧洲之间在如何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方面的分歧或许会给中国提供一个创造并主导世界金融秩序的机会。
文章援引《中国商业新闻》(ChinaBusinessNews)的一篇社论说:“人们还清楚地记得,1933年伦敦峰会上国际社会谈判的崩裂为美国随后崛起为全球金融霸主打下了基础。随着以美国为基础的金融体制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即将召开的伦敦峰会的失败会不会增强中国创造一个新的金融秩序的抱负?”
国际社说,至少在正式场合,中国对即将于4月2日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表示了较低的期望。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上周末在上海的一次金融会议上表示,此次峰会不可能取得什么成果。
不过,尽管对峰会的预期不高,中国还是对这次峰会倾注了大量努力。国际社称,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的官员,以及央行和银监会的官员从三月初起就纷纷赶往伦敦,为峰会能够制定和拿出一个一致的战略做准备。
国际社说,中国的立场在前几天的20国集团财长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呼吁国际社会加速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新金融体制。吴晓灵则从上海呼应谢旭人的话说,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给新兴国家在IMF等国际组织里以更大的权力。
国际社说,20国集团财长会议还表明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分歧。英国和日本支持的美国希望更多的国家支持政府刺激方案;而欧洲国家则对这种靠举债支撑的方案备感谨慎,它们更倾向于推动对金融机构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制。
国际社称,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分歧和全球经济的恶化使各国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美国等国原来一直就中国是否制造了全球经济不平衡这一问题进行争论,而现在美欧之间的分歧成为了重点。
国际社说,尽管中国面临着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困难,但北京仍把此次危机作为一个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在国际金融机构中获得更大发言权的机会。
该社称,过去几个月里,北京在把本国货币改革为一个地区性货币上采取了一些初步举措,它推动在亚洲进行的一些贷款和贸易用人民币来结算。同时,中国还表示将动用自己的外汇储备来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救市资金,但前提是它在该组织中的投票份额得以增加。现在,“金砖四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份额只占总份额的9.62%,加在一起才大致相当于美国所占份额的一半。
中国有经济学家认为,在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占投票份额减少之前,中国不能向该组织提供资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对中国国内一家媒体说:“即使中国决定注入大量资金,这对于增加它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份量也没什么帮助,因为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过程中掌握着否决权。”
不过,其他专家则对于中国通过直接同美国合作来增加自身的优先权表示乐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家刘煜辉说:“在解决金融危机方面,我对于G2,也就是美国和中国的希望比对G20更大。我预计此次G20峰会不会产生什么具体结果。因为从目前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僵化分配金融权力的机构,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更多精彩 请点击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