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白毛女” 记者张玉杰/摄 |
昆明“白毛女”回家了
记者孙文洁 30年前,因为出身问题,在昆明评剧团当演员的潘文怕遭人迫害,悄悄躲到了禄劝,过起了“隐居”的生活。2007年,无意中看到十七大报道的她决定回昆明看看,这才发现,自己早已变成了“黑人黑户”,在派出所民警的奔走下,潘文重新落了户并办理了低保。今年79岁的潘文和其他老人一样,开始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昨天,老人来到五华公安分局小南门派出所,将一封亲笔写在大红纸上的感谢信送到了派出所。
小南门派出所的民警李荣到现在还记得潘文在2007年年底走进派出所时的情景,“当时她进来问我们现在是什么年代时,我们还以为老太太是不是头脑有问题。”在之后的调查了解中,民警终于弄清楚了这位叫潘文的老太太的情况。
1939年,潘文在上海出生,不久后就被一户人家领养并带到了昆明。1955年,潘文考上了中国戏剧学院学习评剧,5年后,毕业后的潘文和12名同学一起分配回昆明,在昆明市文化局评剧团工作。身形苗条、五官俊秀的她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60年代末,动乱的年代给她的表演生涯带来了极大冲击。
潘文告诉民警,那时候很讲究出身,因为自己是被领养的,因此被看做“出身不清白”。随着身份的被贬,本是上台演出的她被安排到团里的食堂打杂,蹬起了三轮车,往返于食堂和菜市场之间。“那时不能随便唱流行歌,一旦被发现也要说你精神腐败。”爱唱爱跳的潘文生活受到很大限制。就在这个时候,潘文的养父养母相继去世,她更是感到了孤独无助。特别是后来看到同来昆明的同学不断离开,潘文感到了害怕。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当听说要开大会送一批人去劳教时,潘文逃离了昆明来到禄劝,躲在山上开始了“隐居”生活。在一个偏僻小村,靠捡拾柴火或帮人打杂,潘文艰难地活了下来。为了不让熟人发现自己,潘文一直未婚。2007年底,在山上生活了30年的潘文无意中看到报纸,一篇“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报道打动了潘文,她决定回昆明,“想看看现在的社会是个什么样。”
回昆后,潘老太却发现,原来的评剧团已经消失了。一问才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就被合并到了昆明新潮歌舞厅。随着时代发展,新潮歌舞厅也早已败落。
帮助:得知老太太的身世后,小南门派出所民警着手为潘老太解决问题。反复查找以前的资料,因很多区域划分都已改变,查找过程十分困难。而且,因潘老太“人间蒸发”多年,原单位以为此人已去世,户口已被单位注销。一时间,潘老太成了没有身份的人。经过种种途径,派出所民警终于找到潘老太30年前的个人资料,并于近期帮老太办理了新的户口本及第二代身份证。与此同时,民警还与新潮歌舞厅一起帮老太办理了低保,并为其成功申请到了廉租房。目前,潘老太暂住在一出租房里,不久将搬至新建盖的廉租房。都市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