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锄地意外发现 经发掘后整体迁移出土 罕见陪葬陶器但未发现尸骨
辽古墓现昌平墓主身份是谜
果农一锄下去,棺木“现形”;两日挖掘整理,古墓迁移。近日,昌平区邓庄村惊现辽代早期古墓群,数件全国罕见文物出土,但墓主身份仍是个谜。
一锄挖出个古墓
3月8日,在自家果园里翻整土地的郎文清把动静“整大了”——他的锄头“惊醒”了一座沉睡近千年的辽代古墓,并且是近50年来,京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墓。
当天上午10时许,家住城南街道邓庄村的郎文清正在翻整土地准备种果树,在果园西边挖坑时,郎文清一锄头刨空,差点摔了个跟头。
他定睛一看,挖出的坑里居然有一个锅盖大小的窟窿,“我赶紧趴在旁边,从窟窿眼中向下望,能看到一个像棺材的东西。”
郎文清有点发蒙,难道自家地里挖出了古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他招呼工友们用手慢慢将窟窿周边的土轻轻拨开,一个半球形的圆顶出现在众人眼前。
“我当时就想肯定是挖到古墓了。”郎文清兴奋地说,他马上停止翻整,招呼工友们在现场守候,自己赶紧回家查找文物部门电话,和昌平文保所取得了联系。
辽代古墓群现身
当天上午11时许,文物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将古墓周边封闭,开始抢救式挖掘整理。
就在考古学者对古墓的精美做工和规模啧啧称叹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与该墓相隔不到5米处,一个辽代墓群露出雏形。
考古人员介绍,先发现的一座为保存完好的圆形砖室墓,另一座受到破坏,仅存三面墓室残墙,墓室顶部早已缺失。
据介绍,两座墓共出土28件保存完整的陪葬品,多以罐、盆、盘等陶器为主,均是保存完整的辽代古墓的陪葬品,且都是辽代契丹人的生活用品。
遭破坏的辽墓内,两个用以盛放骨灰的较大陶器叠落在一起。“有如此大的骨灰盛放容器,在全国也尚属首次。”据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该墓为辽代中早期的贵族墓穴。
昌平区文物所的工作人员邢军告诉记者,初步判断,这次出土的数件文物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对了解辽代的社会风格、风俗习惯、艺术以及丧葬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墓主身份是个谜
蹊跷的是,两座古墓内并没有发现墓主人的尸骨。保存较完好的古墓,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
昌平文物所表示,目前,他们已和市文物局的专家取得联系,正在对墓主人身份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昌平文物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斗拱修建在墓室,一般是有尊贵身份的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制作非常精美,不仅有斗拱,斗拱上还用瓦片构筑,这更是少见。墓主人至少是个贵族身份。”工作人员满脸惊奇地说。
昌平文物所的工作人员邢军介绍,两座墓室不是同一年份修建的,遭破坏的墓室比保存完整的墓室要早近五六十年。“契丹人的墓葬方式很可能是先火葬后土葬。”邢军说,但至于两座墓室的关系和两座墓室的主人为何人,还是个谜。
保存完好的辽古墓复原示意图
墓室后端放着一座须弥座式棺床,棺床正面绘有三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案
顶部彩绘已脱落,其他部分壁画保存完好,壁画上有精美的祥云和荷花图案
古墓直径约1.8米,高约2.5米,顶端有缺失,墓门、墓室等结构完整
陪葬品多以罐、盆、盘等陶器为主
地面铺着鹅卵石
古墓被完整切割后,迁移至昌平文物所
斗拱修建在墓室,一般是有尊贵身份的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墓门上方的彩绘仍依稀可见
制图/毛京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