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挂着大儿子的照片,而前面的母亲早已白发苍苍 ■商报记者 陈松 文/图 |
孩子啊 妈妈一直没有放弃找你
七旬母亲在网友帮助下 30年后才找到烈士儿子的栖身之处 但高额路费却让她犯了难
家住新密市城关乡甘寨村的冯梅菊老人今年已经71岁,她的心里有一个30年未了的心愿:儿子钱遂治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了,她很想去看看儿子的墓,但一直不知道儿子葬在哪里。
最近,在网友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了儿子的墓,但“高额”的路费却成了老人的心病。
逝去的烈士
往家寄一封信,就再没音信
1979年,19岁的钱遂治和同村的两个小伙子一起应征入伍,家里人都为他高兴。
临走时,作为家里的老大,钱遂治叮嘱弟弟钱遂年:“好好照顾爹娘,家里穷,不当兵没活路,等我回来,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钱遂治入伍一个月以后,往家寄了一封信,再以后,就没了音信。“母亲每天上大队去要信,每次都很失望,后来才知道他牺牲了。”钱遂年说。
原来,钱遂治入伍不久就成了机枪连的机枪手,同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钱遂治所在的队伍也开赴南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钱遂治一直没有给家里去信,但对亲人的思念一天胜过一天,实在忍不住了,他就在自己的裤子上写下母亲的名字。“他牺牲的时候,裤子上还写着冯梅菊。”钱遂年说,这些都是哥哥的战友后来告诉他们的。
由于机枪连是在战时分配到各个队伍里的,所以队伍里很多人根本不认识机枪手。钱遂治牺牲后,很少人知道这个兵是哪儿的,在阵亡名册上,钱遂治的籍贯是河南开封。
流泪的母亲
一起去的都回来了,就俺儿不回来
“一起去的都回来了,就俺儿不回来。”冯梅菊说,那时候,她一遍遍往和儿子一起当兵的人家里跑,询问和儿子有关的点滴信息。
随后,部队寄来了儿子所在烈士陵园的照片,县里也确定冯梅菊烈属的身份,还给修建了三间瓦房。但这些并未抚平冯梅菊心底的伤痛,30年了,她每天的活动就是抚摸儿子留下的军功章和烈士证书,一遍遍地擦拭儿子的照片。
钱遂年说,母亲的泪30年就没停过。哥哥是家里的长子,如果活着也49岁了,从19岁到49岁,正是为家庭作贡献的黄金年龄,可他说走就走了。
“他爸也想去找找,但路太远了,听说墓又反复迁了几次,一直不知道在哪儿。”冯梅菊说,每到夜里,想得不得了了,他爸就跑到院子里大吼三声。2005年,钱遂治的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直到最后,他还喊着大儿子的名字。
“我们到处托人打听哥哥的墓地,但都无功而返。”钱遂年为一直没法实现父母的心愿而自责,每到清明节,他就会在父亲的坟前给大哥烧点纸钱。
好心的网友
几经奔波,帮忙找到了烈士的墓地
“走的时候身体正好呢,总是笑呵呵的,特别懂事。”尽管分别已经30年,冯梅菊仍记得儿子刚走那会儿的样子,并总是对着儿女们念叨。
今年年初,事情出现了转机。钱遂年的妻子付玉香学会了上网,她在网上无意中发现,有位叫“烈士妹妹”的网友公布了一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河南籍烈士的名字,但没有哥哥的下落。付玉香联系上了“烈士妹妹”,“烈士妹妹”得知情况后,专门为钱遂治作了一首诗,并给付玉香推荐了一个广西网友“路客”。
“路客”几经奔波之后,终于在广西崇左市龙州烈士陵园找到了钱遂治烈士的墓碑,并且拍下了照片,在网上发给了付玉香。“路客”说,当年烈士的墓地很分散,后来经过搬迁后都集中起来管理,目前一半以上的烈士都没有家属前来扫墓,大多都是农村兵,太远了。得知这样的消息后,冯梅菊原本渐渐平复的心,再次起了波澜,她很想在清明节的时候,去儿子的墓前看一看,哭一哭,说说心里话。
热心的“路客”也邀请冯梅菊在2月17日那天去广西扫墓,那一天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的那一天,但冯梅菊没能成行。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