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农村永久性住房在饮水安全、使用清洁能源、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等方面的变化,让灾区群众赞不绝口——
本报记者 肖晓
“新房子住起安逸,我那个城头的准媳妇儿春节来都多耍了两天!”日前,在彭州市新兴镇寿阳泉统规自建安置点,肖秀华说起在新房里过的春节就笑得合不拢嘴。
肖秀华告诉记者,原来她家的房子条件差,在广州上班的儿子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过春节,因为女孩住不惯,结果两人大年初一就走了。去年底拿到新房后,肖秀华就忙着装修。新家的外观仿川西民居风格,青瓦白墙;客厅里液晶电视、沙发、餐桌一应俱全;旱厕改成水冲式,安装了天然气和热水器,洗手间干湿分区,里间还装了马桶。“要不是政府统一帮我们修化粪池,还真没想过我家也能用上抽水马桶。”她感慨地说。
搬了新房感觉变化最大的是什么?肖秀华回答,环境!原来,安置点设置了7个垃圾收集点,摆上了崭新的垃圾桶,村民都自觉地把垃圾往里面扔。而以前,村民们要么把垃圾随手丢在屋前院后,要么扔进小河沟,搞得村里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现在可好了,村里干干净净,自己住着舒心不说,就是以后搞农家乐客人来了也乐意是不?”
寿阳泉安置点只是彭州市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彭州市环保局了解到,地震对该市14个城镇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破坏,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及保护的要求,该市加快饮用水源建设,对受灾城镇的所有饮用水源进行了重建,农村居民也由饮用地下水全部改为饮用自来水,保障了饮水安全。
在灾区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方面,彭州市规划在3年内建设16座污水处理厂,农村各集中安置区(点)分别采用化粪池、沼气化粪池等设施,改善地震前使用旱厕带来的卫生和环境条件;由中华环保基金会捐资225万元,市环保局负责建设120座生态厕所,减少生活污水处理量;农村生活垃圾采取户集、村收、镇运的方式,集中送到彭州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在清洁能源的推广和使用方面,彭州市将能源设施的恢复重建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相结合,各灾区安置点将全部采用电、液化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