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2月经济形势报告显示,当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6%,为2002年12月以来首次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亦维系近2个月以来的负值,并加深为-4.5%,分别创下了1999年6月与1999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随着价格回落,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会导致我国出现通货紧缩吗?
武警江西总队医院 周勇敢
答:所谓通货紧缩,亦称通货收缩,是指由于货币价值含量上升而造成的物价下降,是一个与通货膨胀表现形式相反的经济现象。它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下跌,货币不断升值,物价持续下降,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减少,价格指数形成负值,并伴随经济衰退,即GDP负增长;二是负值状态持续半年以上。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物价在未来个别月份可能在翘尾因素影响下还会出现负增长,但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经济今年也有望实现8%左右的增长,因此,目前我国经济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但还不能叫通货紧缩。
存在通货紧缩压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的价格基数高。2008年的春节在2月份,同时春节前夕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当时的物价高涨。去年2月份被抬高的基数,导致今年2月份CPI同比下降。不过从月环比看,2009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1月份持平。二是国际因素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高位快速滑落,2月份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下滑48.8%,金属和矿产品价格下降48%,非能源价格下滑33.1%,急速下滑的国际市场价格,拉动2月份我国PPI回落。但是,不能就此认定我国经济下一步一定会通货紧缩。因为,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今年1月份我国新增贷款高达1.6万亿元,2月份也在1万亿元以上。市场货币供应量充裕,贷款大量增加,不存在通货不足的问题。从内需看,我国的投资和消费都呈两位数增长。从国际上看,石油、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滑的过程目前已经结束,价格已经趋于稳定。这些都表明,物价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负增长以后,有望逐步走向稳定。
即使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对通货紧缩仍然十分重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系列促增长保民生措施,包括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购买力,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改善城乡居民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提升人民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银行绩效;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等,这些都为抑制通货紧缩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物价的负增长,并不都是坏事。随着国际和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滑落,它为我国的价格改革,如电价改革、水价改革、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改革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可以肯定,只要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我们就一定能打赢扼制通货紧缩压力这场硬仗。
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濮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