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3月22日电(记者张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近日在河南、湖北、陕西视察调研时指出,解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环境保护问题,最关键还是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水源地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
3月16日至22日,韩启德率领由九三学社中央和国务院8部委组成的调研组,翻崇山、越溪流,进农村、入工矿,深入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十堰市、陕西省商洛市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9个县(区),实地查看水源保护项目进展情况,详细了解水源保护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韩启德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成败关键在于水质,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当前中线水源地的发展与保护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对水源水质的影响日益加剧,水源地治理规划滞后、部分污染治理项目进展迟缓,城镇生活、工业生产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仍很突出。
韩启德强调,要进一步明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战略定位,将水源地的保护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计划,要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探索新的水污染治理模式、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区利益补偿机制,建议在条件成熟时设立“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别是要加快出台、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视察调研期间,韩启德分别听取了河南、湖北、陕西3省的工作汇报。他说,三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水源保护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要求,采取各种措施推动汉江、丹江沿江污染防治和水源保护,使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质得到改善,为实现“一库清水北送”目标奠定了基础。希望水源地各级政府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水源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为国家南水北调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