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3月22日电(记者谢云挺)浙江的《浙中新报》与《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联手搭建农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帮助安徽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短短几天仅大米一项就签约近5000吨。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此举对探索利用媒体优势推动内需、服务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今年2月底,地处浙江义乌市的《浙中新报》接到《安徽日报》农村版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求助,去年以来,安徽省农产品出现了多个品种、一定范围的“卖难”问题,希望借助《浙中新报》帮助吆喝安徽农产品,吸引当地商户和企业施以援手。《浙中新报》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发布了安徽农产品待售信息,并组织义乌13家经销商和企业的采购团,由报社派专车全程接送赴安徽采购农产品。
这次由《浙中新报》与《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共同搭建的平台,让供需双方直接实现了有效对接。记者了解到,安徽媒体牵头组织了100多家企业、种粮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参加了对接会。安徽省商务厅、粮食局、农委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也积极在现场宣传推介当地农产品。义乌采购团这次不仅签订了大批的粮食、花生、棉花、大豆、油菜子、红薯粉丝等农产品合同,而且与一批安徽农产品供应商建立了供需合作的关系。
农民盼增收,媒体有作为。义乌采购商表示,两地媒体发挥自身影响力,合作举办这样的对接会,不仅农民得益,商家也得益。据了解,两地媒体表示,今后要将此类活动常态化,并借此实现更多产品的供需对接和资源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