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日前作出规定,在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的同时,严格控制会议的地点、开支,各种会议一律不发放纪念品。这个规定无疑很有现实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
常开会的人都知道,现在要是开个稍微“大”点儿的会,尤其是到地方去开会,大抵开完了会,与会者手里还要拎着东西而归,是之曰“纪念品”。
这种做法,俨然已经成了一套“显规则”,完全浮在水面上,毫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意思。因此,筹备会议的人在筹备的时候就要为发点儿什么煞费苦心,要当成与会议同等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准备去开会的人在接到通知的时候就已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不会空手回来就是了。总之,大小而已,轻重而已,会议没有“纪念品”倒是不正常的了。
纪念品,是表示纪念的物品。如今我们的会议多如牛毛——不,像“海”一样,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瞧咱们形容会多的这个词用得多恰当;而会议占到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百分比可能还不止这个数字——自然可以把会议进行分类,有纪念意义的,有实际功效的,有纯粹扯淡的,等等。倘若会议要发“纪念品”,那么,其首要前提须是此会值得纪念;其次,纪念品应该与会议具有一定的关联。现如今的不少纪念品有没有纪念的功能呢?当然有的还是名副其实的;有的牵强附会一些,比方就那么几枚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邮票,摆来摆去,就成了纪念册,也就是这么一摆,原本几钱重的东西变成了几斤重,豆腐盘成了肉价钱;有的干脆就是地方特产赤裸裸地上阵,柴米油盐,瓜果电器,有啥上啥。这些东西能纪念什么呢?
开会就开吧,发哪门子纪念品呢?这种会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需要下一番功夫去考证了。会议“纪念品”为什么方兴未艾?浅层次看,可能要从会议本身来着眼。开那些可有可无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异化为“捧场”,在主办方看来,会议是不是该开、实效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开了这么个会,照猫画虎也好,借以制造某种声势也好,总之我要开。你来了,是给了我面子,我也就不能亏待你。深层次看,该是我们有着悠久传统的礼文化发挥作用了。空手回去多不好意思呀,反正花的是公家的钱,预算就这么预算的,皆大欢喜多好?我疑心,会议“纪念品”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诱饵。说得难听一点儿,有些人没会找会,华威先生一般奔来走去,眼睛盯着的可能正是“纪念品”!
会议“纪念品”是不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特色,我不大清楚,没去国外开过会;在国外开过会的人也许讲过人家怎么个开法但我没看到。如果是中国特色的话,肯定要划入“负面”的行列,早晚应该禁止,而且这也是非常容易操作的。现在,禁令有了,能不能执行下去还要拭目以待。假如广东确能率先取消,其积极意义、积极影响真的不可低估。(潮白)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