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3月25日电(记者李松)重庆一些区县通过试行“土地代耕”制度,为农村撂荒土地找“管家”,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使大量农村撂荒地得以复耕,达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多重效果。
记者在重庆调查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农村精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土地无人耕种,管理粗放,甚至撂荒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在重庆一些地方,一个村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达到80%左右,留在家的是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壮劳动力,很多农民就专挑好的或离家近的土地耕种,而相对瘠弱或离家远的土地就只好弃而不耕。
重庆“第一打工大县”开县农业局局长熊良体告诉记者,目前开县拥有农村劳动力95万人,留在农村的只有28万,“大量外出农民工因为无力顾及土地耕种和管理,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耕地效益逐渐下降,大量土地长期无人耕种,有的地里的野草长得有半个人高。”
如何既不改变土地承包权又能让撂荒地复耕?开县想到了为撂荒地找“管家”的方法,组织专门的“代耕服务队”帮助外出农民工代耕、代育、代管、代收,被代耕户只需根据土质不同向“代耕服务队”交纳一定的服务费用。
“代耕服务”受到了外出农民工的普遍欢迎。大德乡农民武顺平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共有3.6亩水田,请人整田要120元/亩,插秧120元/亩,打谷300元/亩,仅此3项的费用就超过1500元。如果将撂荒地交给“代耕服务队”每亩只需要服务费300多元,还包括种子款(一般每亩约40元),农户每亩可以节约250元左右。
土地代耕收益相对更高,很多农民都愿意将自己的土地交给代耕服务队来耕种。据统计,目前,开县已经产生了20多个代耕服务队,签订的代耕合同超过2万亩。临江镇明月村代耕服务队队长孙昌武就已经将代耕服务从本村本镇延伸到跨乡镇作业,代耕耕种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其中就包括不少撂荒地。孙昌武告诉记者,他的身份就是土地大“管家”,通过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机械、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到位。“我们机械化代耕的田块比周边农户自己单种的产量要高,荒芜的土地是不能产生收益的,他们怎么会不愿意呢?”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