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3月25日电
(记者冯国)经过一年的加固修复,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专家日前成功提取了一件秦兵马俑时代所用长达2.87米的木柄青铜戟,其闪闪发光的利刃让人不难想像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残酷场景。
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在秦俑彩绘保护与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告诉记者,这件木柄青铜戟是1986年在兵马俑一号坑发现的,是其时保存最完整的青铜戟遗迹。现在,2200多年的土质化的木柄已被修复,零星的红色漆仍鲜艳,木纹清晰可见,可说是全国提取的最完整青铜戟遗迹。
秦兵马俑博物馆修复保护专家马宇说,该戟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铜镦(连接木柄的那一头)、柲(木柄)、戈(利刃)和矛。在刚被发现时,木戟柄已经腐化,与周围的泥土混为一体,但可看出完整形状。其时,它与一名步兵俑的脚踏板挨着,可以推断该长戟应为该步兵俑所用,也可能是战车上的兵马俑所使用。
令人惊喜的是,在青铜戟的青铜戈上刻着“四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等珍贵铭文。这一发现,明确地说明了这件戟是秦始皇四年时相邦吕不韦监造的史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始皇时期国家兵器制造方面的制度。
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秦国实行兵器三级督造制,兵器上面的铭文,一般情况下,除了相邦、寺工之外,还会有负责兵器的具体铸造人的名字。作为相邦,吕不韦督造的青铜戟,全国出土已有数十件,兵马俑坑也出土了包括戟在内的许多兵器。在军事制度,尤其是兵器装备的精良方面,不难发现吕不韦的杰出贡献。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