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电影节迎来了一位世界级的导演——奥利弗·斯通。他的《刺杀肯尼迪》《尼克松》《9·11》《世贸中心》等影片,都为中国观众所熟悉。这次,他带来的是一部自己刚刚拍摄的新片《W.》,讲述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从政历程。昨晚在该片首映仪式后,斯通导演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是什么吸引你去拍一部以布什为主角的影片?
斯通:我当初被尼克松吸引,是因为他就像我的父亲。他跟我的父亲是同辈人,他们思考事情的方式很相近。
而布什跟我是同辈人,我们生长在同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下。虽然我们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但假如我在他的位置上,我的行为很可能和他如出一辙。我也是个急躁的人,我的火气也很大,我也习惯不拘小节。当然,我没有他与生俱来的那种特权。而我的骄傲自大早就在越战的战场上消磨殆尽。
记者:生活中的布什是怎么样的?
斯通:坦率地说,与布什打交道很难。他是个很难交谈的人。在电影里我们见过这样的人:当你看着他的眼睛,他会从陈述中逃走。他回答什么,什么就被忽略,这是种礼节性的胆怯。听他说话就像听一个酗酒者告诉你,他信耶稣。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和布什同时进入耶鲁大学,是同班同学。其实,小布什和我都不是读书的料。我后来辍学前往越南参战,布什更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我的这部新片就是从布什21岁时讲起,一直到他当上美国总统。
记者:这部影片和你早期所拍的刻画总统的电影最大区别在哪里?
斯通:真实。在《刺杀肯尼迪》公映后,我曾因为该片与事实差距过大而备受指责。不过在《W·》中,我尽量还原了真实的布什。我并不只是揭示布什猥琐的一面,虽然我听说过许多他和可卡因的故事,不过在片中并没有采用。我从他的演讲和书籍中截取原始的话语,他一直被特权所束缚,无法对一份工作、一个女人甚至是一本书坚持到底。当然,我仍表现了他的反叛和与众不同,所以用了他被关进监狱的桥段。这部片子比《刺杀肯尼迪》和《尼克松》少了几分巴洛克式味道,我把重点转移到了美国精神和总统的职权上。
记者:《W.》是一部喜剧片吗?
斯通:《W.》的确有不少有趣的地方。我认为布什的亲和力正是来自他经常会犯各种错误,而不是以往人们印象中八面玲珑的政客形象。库布里克是我的偶像,假如你看过《奇爱博士》,那你应该明白,《W.》是一部讽刺作品。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和章小蕙合作?
斯通:当初要拍《W.》的时候,我无法在美国找到投资。后来,章小蕙女士在美国媒体上看到了这则消息,立刻和中国香港英皇集团总裁杨受成先生取得了联系。他们公司对这部影片非常感兴趣,之后,美国的QED国际营业以及英国AramidCapitalPartners也对此表示了兴趣。因而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中国、英国和美国的联合投资。
记者:你认为拍一部好电影,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斯通:拍电影就像变魔术,是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反应。导演就像科学家,如果他是一位好导演,那么他就能把各种元素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彼此的最佳状态。这样的组合里,每个元素都应该是杰出的,比如摄影师、化妆师、编剧、男女主角,都可以是最好的。一部烂片的导演就像一个糟糕的科学家,尽管手里的元素都是正确的,但最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却是一团糟。如果一定要给这些化学反应定几个基本要素,那么我相信应该是好剧本、好编剧、好演员。特派记者张艺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