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雪山梨乡深处星光熠熠 ——记扎根村小22年的四川阿坝州金川县藏族教师胡永利
跟娃娃们在一起是胡永利最快乐的时光。本报记者 李益众
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有着“中国雪梨之乡”美誉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漫山遍野的雪梨花正在争奇斗艳、竞相绽放。
站在金川县沙耳乡南古坪小学的校园内,藏族青年教师胡永利头顶蔚蓝天空,面前皑皑雪山,俯首满眼洁白梨花。他中等个子,身材瘦削,性格内向,眼睛里流露出与世无争的神色。
胡永利今年39岁,但是他在村小任职已经22个年头。
22年来,他忙于工作无暇谈对象,却把高山上的村小当成了唯一的恋人,本可另攀高枝却主动选择跟村小长相厮守,周末也高高兴兴地忙着跟孩子们“约会”,他用22年的青春年华谱写了藏族青年教师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忠贞不渝。
初恋 “大山里的孩子学点文化,太不容易了。我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金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渡河上游,海拔在1900米至5000米之间。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沛,素有阿坝州的“小江南”、“后花园”之称。
1970年5月,胡永利出生在金川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生意人,母亲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家里兄弟姐妹共九人,胡永利排行老八。
“在我念小学的时候,人民教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很伟大”。1975年,刚满5岁的胡永利便带着小板凳到城隍庙小学读书。
上课时,语文教师蒋玉秀挎着一个黄色书包走了进来,轻轻地将书包放在讲台上,悠然地掏出备课本和一本新华字典。在胡永利的脑海里,这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像蒋老师那样当一名教师,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1984年,胡永利考入马尔康师范学校。“那时,我已经坚定了"要做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况且,考中师能够尽早参加工作,为家里分忧。”
胡永利于1987年9月从马尔康师范学校毕业,来到他教学生涯的第一所村小——金川县庆宁马厂村小学。
那年,胡永利17岁。
马厂村小学位于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上班第一天,胡永利背着20斤口粮出发了。爬山很辛苦,累得胡永利腰酸腿疼,汗流浃背。不过,胡永利心不苦,他就像是去见初恋的女友一样兴奋。“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啊!”
来到校门口,3名代课教师迎了出来,背后挤着70余个满脸泥土气息的孩子。
走进学校,胡永利心底顿生凉意:教室用土坯砌成,房顶上还搭着雨布。“跟想象中的学校差距太大了。”
“大山里的父母,送孩子读书不容易。既来之,则安之。”当胡永利生平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时,他很快便下定决心留下来。
山区人烟稀少,从学校出发,走10多分钟才有住家。放学后,孩子们和其他教师都回家了,学校里就只剩下胡永利一个人。胡永利胆小,根本不敢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最初,他借住在一名代课教师的家里。半年后,父亲上山给他搭伴。父亲走后,胡永利又请学生作伴。
慢慢地,他的胆子就练出来了,天黑了,随便吃点晚餐,然后点一盏煤油灯,壮着胆子专心备课。“我心里非常清楚,大山里的孩子要想走出去,学点文化,太不容易了。我不能让大山的孩子们失望。我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厮守 “在村小呆久了,有感情,舍不得。村小生活单纯,很和谐,更适合我!”
依偎着奔腾不息的大渡河,金川县雪白的“梨花带”绵延80余公里。在沙耳乡的梨树间穿行,不时会有雪白的花瓣,顺着春日的暖风,飘进行人的怀里。
胡永利也是不经意间撞进了沙耳乡的怀里。1990年9月,胡永利调到咯尔德胜村小学。1996年8月,胡永利便来到沙耳乡五村小学。
2002年8月,沙耳乡实行片区内教师“竞聘上岗”的政策。胡永利选择了三村小学,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阿坝州教学会考,胡老师拿过二等奖。金川县的教学比赛、教学会考、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他都拿过奖。教学成绩这么优秀,他完全有能力竞聘到沙耳乡中心小学。”沙耳中心小学校长李德清说。
“我一直在村小,呆了这么多年,习惯了。”就这样,胡永利与中心校擦肩而过。
2004年8月的一天,沙耳乡中心小学原校长陈贵义将6名村小教师叫到办公室。陈贵义对他们说:“三村小学和五村小学都要被撤并。你们要做好到中心校工作的准备。”
胡永利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村小呆久了,有感情,舍不得。村小生活单纯,人与人相处很融洽,很和谐,更适合我!村小的娃娃也需要我。”胡永利主动提出要求,要到沙耳乡南古坪小学。
爱情就是一个人渴求为所爱的人付出。恋上村小,胡永利似乎铁了心要与村小长相厮守。于是,他放弃了去中心校的机会。
一次,大哥胡永州找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说:“父亲都80多岁了,母亲骨质增生也很严重,能不能让胡永利到中心校工作?”
没想到,教育局的人回答说:“到山上的村小教书,是他自己选择的,我们劝都劝不下来呢。”
跟村小长相厮守,胡永利一点儿都不觉得苦。“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踏踏实实地干。量体裁衣嘛,我就是适合教书,适合村小。”
约会 “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关心学生、爱学生,特别是要耐心辅导后进生。”
金川县总人口只有7万多,却有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多民族的大融合,让这里的老百姓视野更为开阔,对教育非常重视。
“金川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多养一头猪,要送娃娃去读书;多卖一筐梨,要送娃娃去学习。老百姓尊师重教,小学入学率达到了100%。”李德清说。
“胡老师对娃娃很好,村里的人都认识他。”沙耳乡二村一组马吉蓉对胡永利心怀感激之情。她的两个女儿——胡昌毓和胡昌艳都在南古坪小学读书,姐姐胡昌毓就在胡永利的班上。
胡永利人缘很好,学生家长都喜欢他。按照风俗,每到冬天,当地老百姓都会宰猪过年。学生家里杀猪时,家长都会叫上胡永利一起吃“宰猪饭”。有时候,一天有两三个学生家长来请他。
家长的心里装着胡永利,是因为胡永利的心里装着孩子们。
胡永利跟村小的孩子们有一个“约定”:每天放学后,他都会把课堂上没听懂的学生留下来,单独辅导。每天留3至5个学生,一个挨一个地讲解,每天都要花1个小时左右。从第一次踏上讲台开始,这个“约定”胡永利坚持了22年。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就应该关心学生、爱学生,特别是要耐心辅导后进生。”为后进生开“小灶”几乎成了胡永利的正课。
2007年9月,六年级学生李亮(化名)的学习状况有点不正常。上课时发呆、走神,一节课才做一两道题。“上学期,这孩子可并不是这样。”10月的一天,胡永利去了李亮家。家访后,胡永利才知道,李亮的母亲有精神病,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两个姐姐,一个在念初中,另一个脑子也有问题。在家里,李亮无人管教,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从此,胡永利“盯”上了李亮,每天放学后,都会把他留下来,单独辅导。有几次,李亮没来学校上课。放学后,胡永利顺着山路,又去家访。
藏族孩子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有的还不会说汉语,沟通比较困难。课堂上,胡永利总是耐心地带着孩子们“细嚼慢咽”。补课时,胡永利仍然给孩子们上新课,力争把平时落下的进度抢回来。
高山上的家长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家长活儿多,也没时间管教娃娃。所以,家长们都感激胡永利的“义务补课”。
胡永利的心里装着孩子们,孩子们的心里也都装着胡老师。
2007年9月19日,胡永利请假去成都华西医院治病。10多天的时间里,孩子们对胡老师的思念开始蔓延。男生王晓想尽办法找到一部电话,拨通胡老师的手机后,他带着哭腔说:“胡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给我们上课啊?”
缘分 “成天跟娃娃们在一起,很快乐。特别是看到后进生的成绩提高了,心里特别欣慰。”
今年3月10日下午4点多,胡永利将摩托车停在金川县中藏医院门口,跑进去花39元买了一服治胃病的中药,随后便急匆匆地回家煎药去了。
胡永利的胃病是饿出来的。
由于交通、水源、电力等诸多不便,南古坪小学的教师基本上不吃午饭。有时,胡永利会捎两个馍馍在身上;大多数时候,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胡永利是一年级“包班教师”。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30分,除了接连上五六节课,他还要跟学生交流思想、答疑解惑、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放学后,还要辅导后进生。等到胡永利回家吃上中午饭,已经是差不多下午5点了。
最近几年,胡永利常常感觉下腹隐隐作痛。
2008年1月8日,胡永利疼得受不了了,便请假到成都华西医院检查。医生对他说:“你得的是慢性胃窦中度炎。幸亏检查及时,否则会向胃癌转化。记住,以后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
除了没时间吃午饭,胡永利的生活是完全符合医生嘱咐的。他不抽烟、不喝酒,下围棋是他唯一的爱好。早上从家到学校后,整天就跟在孩子们的屁股后面转;下午从学校回到家,胡永利几乎不出门,躲在房间里跟网友下围棋。
这样的生活淡如止水,胡永利却甘之如饴。“生活嘛,还是平平淡淡好。”
“下围棋能锻炼人的思维,可以修心养性。”胡永利说,“下围棋特别需要耐心,上课也是,两者是相通的,互有裨益。现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好动,不守纪律,教师要是没有耐心,肯定是教不好的。”
南古坪小学校长刘建说:“像胡永利这样的青年男教师,能够把小学一年级学生带好,还耐心辅导后进生,真是太不容易了!”
胡永利的班上有一名特殊的女孩,名叫王菲(化名),今年7岁。王菲老是背不出课文,生字也写不出来,理解能力很差,2+3这样的题目,也要算半天。每天放学后,胡永利都会把她留下来,教她用小木棒摆算式。“多摆几次,她就能理解了。”
22年来,不少像王菲这样的娃娃都长大成人了,有的还考上了大学,并成家立业。“有一个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还有一个是在西南民族大学……”说起这些,性格内向的胡永利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然而,39岁的胡永利至今单身,孑然一人。
说起这事,大姐胡永秀直抹眼泪:“他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了,对个人事情老不上心。给他介绍对象,他总说上课忙,或者说要补课,就推掉了。”
胡永利的妈妈也在一旁搭腔:“他一心带娃娃,对象也不谈,每天都要天黑了才回家。周末也很少在家,别人都休息了,他还要去给娃娃补课。”
其实,胡永利恋上村小,不专心谈对象,与妈妈的教诲不无关系。妈妈常常对胡永利说:“我们没文化,街上贴一个告示,都看不懂,会吃亏。住在山上的娃娃,读书不容易。你要耐心点,让他们尽量多学点文化知识。不教好书,就会误人子弟。教师误人,就会误了人家一辈子。”
就像妈妈希望的那样,胡永利爱上了村小,爱上了那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娃娃。“独自一个人,夜深人静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会感觉有点寂寞。但是一回到学校,看到学生了,寂寞就消失了。”
给孩子们上课、辅导后进生、周末补课,成了胡永利排解寂寞的“灵丹妙药”。“工作认真了,烦恼的事情就抛到一边了。成天跟娃娃们在一起,很快乐。特别是看到后进生的成绩提高了,心里特别欣慰。”
“这样的生活,就是我最喜欢的,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胡永利说。
22个冬去春来,胡永利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过着自己的理想生活——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辅导那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用文化知识为那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藏族孩子插上飞出大山的翅膀,用对高山村小忠贞不渝的爱恋,践行了一位藏族青年教师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历史使命。
采访札记
3月10日,记者乘坐越野车从成都出发,当晚住在阿坝州州府马尔康。11日上午,经过2个小时的颠簸,才来到金川县沙耳乡。越野车顺着“之”字形的山路缓缓上行10余分钟,下车后再步行10余分钟,山顶上的南古坪小学终于展现在了记者面前。站在南古坪小学的校园里,俯首山脚河谷地带——那是一片梨花盛开的地方!
据金川县教育局局长徐兴贵介绍,在金川,共有像胡永利这样的村小教师200余人。他们长年扎根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上,用文化知识哺育着全县1300余名村小学生。这些村小教师就像一粒粒晶莹的细沙,悄无声息地散落在金川县的高山大川之间,为了雪山梨乡深处星光熠熠,为了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用无私与坚忍,默默奉献着。(记者李益众实习生
刘磊)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