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目前仍处于较为严峻的局面,经济下滑和失业问题正困扰着各国政府。然而,在悲观氛围中,我们可能忽视了冰面下孕育的一股暖流,这里面正包含了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第一,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一部分。
造成此次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的直接诱因是不负责任的美国经济模式,过度的消费和失灵的金融监管体制则是罪魁祸首。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的兴起、高涨和泡沫破裂以后,一直没有找到新的产业依托。金融创新在21世纪初乘虚而入并大行其道,但是缺乏实体经济依托的虚拟经济必然会遭遇市场力量的惩罚。所以,从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发展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其必然的一面,是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一部分,世界经济正在等待新一轮的产业兴起。
第二,新能源和新环保产业很有可能成为下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龙头。
以目前的情形看,新能源和新环保产业最有可能成为新兴龙头产业。理由有三点:一是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全球能源竞争的趋势增强,面对有限的能源资源,开发新能源和新环保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客观趋势;二是发达国家在能源和环境相关领域的资金、人力和政策投入,已经基本确立了其在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优势,因而有着强烈的意愿推动该领域的新兴产业崛起;三是即使是金融危机的危急时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然没有放松对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关注和扶持。此外,历史经验显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是投资的大好机遇。以美国为例,《新闻周刊》是在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印刷和广告业最萎靡的时期诞生的,联邦快递公司是在19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创建的。因此,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轮产业兴起的龙头。
第三,欧美日早已布局新能源和新环保技术产业。
美国前总统布什于2005年8月签署了《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要求提高所有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能效,特别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努力,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的开发提供资助。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奥巴马在宣誓就职演讲中也不忘重点强调对新能源、新环保技术和与之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德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启动了一系列环境政策,政府用于与环保相关的支出大约占联邦总预算的4%。与美欧相比,日本在新能源和新环保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四,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举措应考虑为长远经济竞争力铺设基础。
调整和振兴产业以及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是中国应对危机的两个重要举措。但是,与两年内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内需的规模相比,6000亿元的科技创新投入显得相当保守。在国家新近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并没有将新能源作为一个产业单列出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新能源和新环保技术开发起步相对较晚,加之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新能源和新环保产业的发展。因而,中国应善加利用此次金融危机的契机,争取更多的新能源和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和技术转让。同时,在政府实施财政刺激计划中,应更多考虑向新能源和新环保技术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张海冰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要抓住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结合拉动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这将是我们应对危机、转"危"为"机"的最佳作为,是引领新方向,催生增长点的重大举措。”
3月19日,当科技部部长万钢公开表示自己对新能源的厚望时,世界新一轮新能源科技竞争,已经因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推出的新能源战略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能源衰减与需求强劲的长久性矛盾,加上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急需新科技革命的提振,新能源关键技术的突破很可能成为新的产业革命的引擎,不亚于之前引领世界经济大步跨越的信息技术革命对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深刻变革。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