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王立彬)以高耸于头上的脊冠充当帆,具有高超飞行能力――中国古生物学者与航空专家联手揭示了一种名为夜翼龙的翼龙飞行方式。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获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年学者邢立达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吴江浩副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近日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第1期上撰文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
翼龙是恐龙的近亲,是最早飞向蓝天的脊椎动物,有时也被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翼龙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前肢上极度加长的第四指,该指由长而粗的三、四个指节组成,附着有一张大大的膜。一些翼龙的脑袋上长有非常奇特的脊冠,古生物学者做过很多假说,如充当飞行方向舵、气动补偿、减速板,炫耀展示,调节体温和性成熟标志等等。这些假说多数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做具体的空气动力学分析。
据介绍,2007年初,在美国海斯堡州立大学班尼特教授和中国地科院地质所季强研究员支持下,邢立达与吴江浩等学者利用夜翼龙KJ新标本,从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讨论翼龙类发育夸张脊冠的功用。与邢立达团队同时进行研究的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国家地理翼龙重建项目团队。中方团队得到来自中国科技部973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的有力支持。
据运用3D技术重建夜翼龙KJ1标本,在低速空气动力学的范畴下对头帆可能具有的力学特性分析,当夜翼龙KJ在海风肆虐的堪萨斯海上空飞翔,顺风时可以如虎添翼,利用庞大头帆产生巨大推力,推力几乎超过体重的90%。逆风时只要调整头帆角度,亦能获得分力前进。同时,夜翼龙KJ还可以依靠调整头帆气动中心与自身重心的位置来控制推力,这些高超的技艺表明翼龙具有高超飞行能力,这符合近几年来主流翼龙学者的结论。
据悉,国际著名古生物专家董枝明教授认为,此一研究结果表明夜翼龙等后期翼手龙类可能拥有超出人们想象的精确控制及高效的飞行能力。著名古生物专家季强研究员表示,这是中国第一次运用气动力学来研究翼龙,而且是中国首次将古生物学与航空学科交叉,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