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辉同志长期工作在新闻战线,他又是一位诗人、作家,发表和出版过不少反映部队或地方生活的诗歌、散文及报告文学。退休之后仍笔耕不辍,在回乡访旧,出国探亲,携伴旅游的行程中,撰写了一篇篇富有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散文作品。《晚晴集》的出版,可以说是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又一个新收获。
《晚晴集》第一辑中的一些篇章,如《古渡口的变迁》、《溇江两游》、《女性化的湖》等,是作者对故乡山水的彩绘。
作者说:“我有两个故乡。第一个是著名风景胜地武陵源所属的索溪峪,那是我的出生地;后来,我家迁居慈利县的九溪城,九溪便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两地均属张家界市,相距不到七十华里……许是因为山水相连,把武陵源的脉气也带到这儿吧,九溪一带也生成许多别有特色的胜景佳境。”可见,作者的故乡本就在图画之中,使他念念难忘,也就情不自禁地形诸文章。在《峡谷湖之魅》里,作者在一位船工的引领下,乘小船进入穿洞,过一线天,浏览幽邃神秘的水上画廊,领略那“如吟如咏,沁人肺腑,好一个静中有动的幽雅去处!”船上的野餐,是一桌湖宴,湖鱼、湖虾,湖区的野菜和鲜蘑……“乡情乡味,诗情画意,如此赏心悦目游,人生能有几回呢?”若非热爱故乡,笔下是不会有如此抒情的文字的。在《游八大公山》中,作者赞美了故乡人的心灵美。他写道:“山民清苦的生活令人同情,淳朴的民风更令人起敬。照他们所创造和守护的财富,他们是应该得到较现在多的报酬的。且不说这满山的森林价值连城,只讲它所涵蓄的充沛的氧气和地下水,就使湘鄂两省大受其益。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澧水及贯穿湘鄂川黔四省边境的酉水,就发源于八大公山;他们的汗水就沿着这满山森林的根须,渗入四向流泻的汩汩山溪,滋润四省广袤的土地。”真诚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的良心。
在《晚晴集》的第二、三辑中,作者那支多彩的笔,一下子从故乡伸向了异国他乡,随着他出国的步履,把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湖光山色和社会风貌揽入笔下。这些文章不是自然景观的浮光掠影,而是对山川背后人文精神的着意开掘。在《葛底斯堡回音》、《悯弱之心与惊世之作》、《北美的触角》、《阿拉斯加散记》等篇章中,不仅描写了美国南北战争时著名战场葛底斯堡的风光,辛辛那提市博物馆的展品,而且探索了昔日黑奴的悲惨生活和他们争取解放的进程,以及当年阿拉斯加淘金者的血泪史。在《抱憾马六甲》、《品味槟榔屿》、《族魂》等篇什里,引领读者在浏览马来西亚独特风光的同时,也把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开拓精神传递给了我们;把灵魂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浸透的当地侨领林连玉介绍给我们。他写道:“是华人社区接受母语教育的迫切要求和强大驱动力,推出了林连玉;是中华文化的深厚根系,升华成林连玉这样的族魂。”也许是这篇文章在马来西亚华人社区引起了民族性的共鸣,所以被该国主流华文报纸《南洋商报》全文转载。使人感触更深的是《触摸大堡礁》,作者以年近古稀的高龄,竟然身背氧气瓶,套着脚蹼和呼吸罩,潜入南太平洋的大堡礁水下,去探寻那五彩斑斓的海底珊瑚礁世界。上到潜水平台后,他意犹未尽,又一次跳入海中,用手去触摸那软绵绵的随涌浪摇晃的活珊瑚!“要是我止于平台,止于圈定的潜水区,是不会有这种境遇的。”“在我这个年纪,尽管水性不错,也得有点胆量和不服老的劲头,何况是在南太平洋里。到这个世界走一遭,就得有点儿好奇心,有点敢冒险的精神。有这一好一敢,才能给自己的生活添几分色彩,增几分情趣。”
读到这里,我不由觉得,这部《晚晴集》实际上闪射出的是作者生命价值朝阳般的光芒,也对作者之所以把这个集子命名为《晚晴集》,有所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