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我这个东道主的面子上,大家别吵了。咱们好歹得谈出点东西来吧,不然,怎么向世人交代?” |
“奥巴马阁下,美国是这次危机的源头,美元的地位问题是不是该好好讨论一下了?” |
“全球经济形势这么糟糕,还是先‘救火’吧,至于改革国际金融秩序以及美元的地位问题以后再说。” |
多方博弈 前景迷茫
“就像查理二世一样,金融峰会总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死掉’。”1933年,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发出这样的抱怨。当时一场历史性——最终被证明徒劳无功——的全球峰会正在伦敦举行,各国领导人热烈讨论如何防范经济大萧条导致贸易保护主义蔓延。这次会议足足开了一个多月,会拖得越久,美元越来越贬值,各国领导人的脾气越来越暴躁。
对于4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的与会者来说,至少他们不用担心会议太漫长。
文字/王希怡(署名除外)
回顾
从华盛顿到伦敦
金融危机仍未见底
本报综合报道 从去年11月20日华盛顿金融峰会举行到现在——伦敦金融峰会举行前夕,很显然金融危机并没有被有效遏制。多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特别是东欧国家,面临银行体系濒临崩溃的局面,令西欧国家开始担心自身的金融体系也会被拖入乱局。
此外,西方主要经济体衰退程度加深,国际贸易大幅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受到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目前尚未见底。更令人担心的是,始于金融领域的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
“出口引擎”日本,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其1月份工业生产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1%,出口下降46%;“工作机器”美国,开始以每月超过五十万份的速度削减工作职位。根据IMF的最新估计,全球经济今年可能出现1%的负增长。
这些数字虽然惊人,但是它们尚无法完全体现危机的范围。因为历史经验显示,如果经济萧条无法得到有效遏制,那么其影响将持续数年,而不是数周。而遏制经济萧条很难一蹴而就,经济萧条可能对一整代人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伦敦金融峰会临近,各国还是采取了不少措施挽救经济:迄今为止,各国宣布的刺激经济计划所涉及的资金总额已经达到2.7万亿美元。除财政政策外,各国还运用货币政策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降息。
但是,这些措施似乎并不够及时,更缺乏果断,特别是政治上缺乏一致性。在金融危机刚刚爆发之时,美国不少官员还在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所采取的行动要比大萧条时期胡佛总统所做的迅速得多。然而半年过去后,形势并非真的那么喜人。危机似乎陷入了一种“决策圈里”,迫使决策者无论多么不情愿,也必须不断地采取行动。
分歧
先救市还是先监管?
欧洲美国分歧很严重
本报综合报道 G20伦敦金融峰会主要议题集中在振兴全球经济、恢复银行贷款能力、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和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等领域。不过,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立场和侧重点。其中,美国和欧盟的立场分歧严重。
除了对经济衰退将持续多长时间的判断的不同,美国和欧盟立场的截然不同还体现在:美国主张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方式刺激需求,从而提振全球经济;欧盟则坚持不再出台新的刺激计划,而是切实落实已出台的计划,加强金融领域监管,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体制。
3月25日,距离G20伦敦金融峰会开幕仅余一周多一点的时间,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突然猛烈抨击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认为美国的诸多措施不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称这一计划为“通往地狱的路途”。尽管反对声音早已存在,但托波拉内克的发言是美国领导人迄今听到的“最为高调刺耳言辞”。
此前,3月14日在伦敦以南霍舍姆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作为前奏,已经充分降低人们对伦敦金融峰会的期待。不仅如此,与会者还要忙于掩饰大西洋两岸分歧越来越严重这一尴尬。
作为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正竭力淡化各方分歧,他强调所有国家都同意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来振兴本国经济。
美国:最好再多砸钱
如何应对这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答案很明确:欧洲,特别是英法德等老欧洲国家,应该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最好再“砸入”数以亿计的巨额资金。
美国认为其他国家刺激经济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美国主张各国在未来一两年内拿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至少2%的资金用于刺激经济,由IMF负责监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西半球部门主管尼古拉斯·伊萨古里25日称,如果各国过早撤回刺激经济措施,那么全球经济将不能一如预期在2010年开始复苏。IMF早前表示,刺激经济措施对于经济复苏来讲非常关键,并建议刺激经济规模至少占到GDP的2%左右。
IMF担心除美国和中国之外大多数国家在2010年之前逐步削减经济刺激措施,令全球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而对于欧盟积极主张的加强金融监管、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美国只是表现出一般的兴趣。华盛顿更积极张罗各国在推出新刺激方案的同时大力刺激内需。默克尔身边一位高级顾问表示:“他们(美国官员)在这方面施加很大的压力。”
欧盟:监管比砸钱重要
欧洲国家总体来说在公共货物和服务方面的开销比美国大,因此他们的政府在过去十年一直在竭力减低政府债务的负担,其中欧元区国家尤为如此。因此,欧洲国家并不愿意为了协助挽救作为这次金融危机源头国美国的经济而背负更多的债务。
此外,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历史上一贯对于高赤字引发的长期通胀效应非常警惕。
据统计,美国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8.9%,英国在2010年前将达到11%,而德国则计划控制在5%,法国是6%。
目前,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刺激经济规模不超过GDP的1.5%。IMF的统计数据显示,法国经济刺激方案规模在二十国集团中最小,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7%。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美国的刺激经济方案带有“通胀风险”;法国总统萨科齐则提醒斯洛伐克,刺激经济方案并不能有效保住就业机会。
在欧盟春季峰会前,默克尔联合法国总统萨科齐向各国首脑发出了联名信,寻求欧盟其他国家支持。萨科齐在与默克尔会晤时表示:“问题不在于投入更多的钱,而是建立金融监管制度。”
美国和欧盟的这番摩擦,使一些经济学家想起过去两者之间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在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初期,欧美同样无法达成共识,结果导致贸易战争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令全球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
前瞻
承诺协议进展缓慢
G20峰会信誉或受损
本报综合报道 英国独立战略顾问公司牛津分析所最近发布报告指出,第二次金融峰会缺乏远大的目标,而且受到美国政府换届和欧美分歧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峰会不太可能达到之前人们所憧憬的“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期望。
报告预期,虽然金融改革进程缓慢,但是各项议题仍有可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此外,虽然各国可能就改革IMF达成共识,但是这距离全球金融体制改革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伦敦金融峰会上,G20很可能批准3月14日财长会议所达成的协议,由IMF监察各国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情况。但是实际上,IMF缺乏能力和意愿去推动那些不愿意再增加经济刺激投入的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
即使外界普遍期待不高,但是G20伦敦金融峰会仍然有可能令国际社会进一步感到失望,令其作为一个有效协商平台的信誉受到打击。
主要原因在于,去年11月举行的华盛顿金融峰会所达成的协议有的被打破、有的仍然有待推行,还有的虽然得以推行,但是进展缓慢:
虽然各国已经作出承诺,但是G20国成员尚未展开金融系统评估计划(按照协议应与IMF和世界银行一起执行)。其中六个国家,包括美国,从来没有展开过相关的评估计划。
虽然各国已经承诺遏制,但是部分G20国成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