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沈阳军区某机步旅传来消息,经过近3个月的筹建,该旅把建在市区15年之久的卫生院搬到了驻乡村的营区,并正式接诊。至此,基层官兵再也不用为看病跑很远的路了。
该旅卫生院最早隶属于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医疗条件好,设施完备,仅主治医师就有近20名,在驻地所在市享有盛誉,驻地群众经常到医院就诊,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后来,随着编制体制调整,卫生院划归同在一所城市的某机步旅,直接服务对象变成了首长机关,而远离机关近30公里的乡村营区,因营卫生所条件限制,千余名官兵看病是个难题。为解决官兵“看病难”,旅党委曾尝试依托营卫生所,采取送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建立卫生院医生巡诊、成立中心卫生所等多项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旅党委成员在学习调研中发现这一问题后,提出将卫生院从闹市区搬到乡村营区。消息传开,有人说,卫生院搬到乡村,基层倒是方便了,但机关看病就难了,顾此失彼;有人说,和地方建立多年的医患关系断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没了,得不偿失;还有人说,卫生院搬到乡村营区跟卫生所没啥区别,是“大材小用”……
“医院服务的大门究竟朝谁开?”党委会上,政委侯占纯的话引起了“一班人”的沉思。经过讨论,大家很快形成共识:姓“军”为“兵”是部队医院的本色。最终他们决定把卫生院从闹市区搬到乡村营区,面对面服务官兵。为了提高卫生院的服务水平,旅党委专门腾出一栋闲置营房作为医院用房,并筹集资金50万元改善医疗设施条件。与此同时,他们建立了有主治医师坐诊的卫生所,解决首长机关的医疗服务需要,并为驻地患者服务。
3月26日,第一个前来就诊的五连战士侯磊看着设施齐备、环境舒适的卫生院,高兴地说:“卫生院迁到家门口,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本报沈阳3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