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40多年前,法国高唱“欧洲人的欧洲”退出北约军事机构;如今,依然高唱着“欧洲人的欧洲”返回来。“戴高乐主义”中最张扬的“独立自主之旗”正在悄悄降下 本刊记者/陈君
“法国从来没有离开过北约。
”法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一再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法国是北约创始国。法国只是离开了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指挥机构。”
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激烈辩论后通过重返决定。两天后,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布鲁塞尔欧盟春季峰会上向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递交申请,要结束法国43年来“孤立”于北约核心军事决策体系外的历史。至此,法国全面回归北约已成定局,只待北约4月初举行成立60周年的峰会上宣布确认了。
萨科齐的“突然袭击” 3月11日,萨科齐在法兰西军事学院举行的“21世纪的法国、欧洲防务和北约”研讨会闭幕式上突然宣布,法国回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时机已经来到”。
1949年4月,美国、法国等12个国家创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旨在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抗衡。朝鲜战争期间,北约建立起由美国主导并掌握最高指挥权的军事一体化机构,北约性质逐渐演变成为国际政治军事集团。
美国“君临”欧洲、操控北约,令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将军“无法容忍”。1966年7月,他宣布法国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但保留北约政治成员身份。根据这一决定,所有法国军队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驻扎法国各地的北约军队也被要求离开法国。
以改变法国对美从属地位为目标,以对抗美国霸权为主线的“戴高乐主义”,由此被历史铭记。
整个冷战期间,法国寻求“第三条道路”,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协调与联系,和美中苏等大国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努力发展军事力量,研发和建立核威慑能力……在军事、外交诸多领域取得进展,为本国带来了广泛的国际政治影响力和政治运作空间。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给世界政治格局和安全环境带来新挑战。面对恐怖主义、信息战等全球性威胁,法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北约军事体系的关系回暖。
法国驻华使馆提供的资料显示,1992年密特朗当政时期,法国军官在波斯尼亚行动框架内重新参与了北约军事委员的工作,同年法国出兵干预波黑问题,开始向北约靠拢。两年后,法国正式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春季会议,在回归北约的道路上迈出了实际一步。在希拉克当政时期,法国于2004年派军人参与北约军事指挥机构的工作,并且法国在里尔、里昂和土伦设有三个参谋部,有资格指挥盟军的军事行动。
“上世纪90年代,希拉克总统也曾试图领导法国重返北约,但是最终因为法国无法取得与美国的平等地位无果而终。”法新社记者鲁尔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
尽管密特朗、希拉克两届总统均小心翼翼地延续戴高乐传统,然而,一方面对美国和北约在伊拉克等地的军事行动提出批评,另一方面又多次参与美国和北约主导的军事行动,这种有些自相矛盾的做法,难以赢得广泛认同。
用法国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的话说,“法国是北约第四大资金和人员的贡献国。法国参加了1995年以来北约所有的军事行动,并在阿富汗和科索沃行使指挥权。”他3月15日公开表示,法国将用三年时间“完全重返北约。”
《南德意志报》等媒体指出,戴高乐传统的基石是法德关系,即以“欧陆轴心”替代“大西洋轴心”,以法德携手来凝聚欧洲,对抗美国的影响力。
然而,“9·11”事件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奉行“非我即敌”的简单二元逻辑,“第三条道路”越来越难行。2007年萨科齐上台后,法德关系不断疏远,“欧陆轴心”名存实亡。
与美国类似的领导地位 “在今天这个"相对大国"时代,法国要与所有人对话,不过同时也应该为自己"西方与欧洲的自由民主国家"的身份感到自豪,法国明白谁是自己的盟友、谁是自己的朋友——首先是西方大家庭。”萨科齐说。
这段话,无疑为萨科齐力主法国全面回归北约提供了明确的意识形态注脚。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法国外交部人士坦言,“很多华沙条约组织前成员国加入了北约。面对向全球蔓延的威胁,如恐怖主义与核扩散,东欧一些前共和国明白了北约是保护我们的价值观的。”
持续40多年的“自我放逐”确实有些妨碍了法国对北约决策的影响力。而萨科齐推动法国全面回归,绝不仅仅是出于意识形态考虑,更多的还是处于战略考量。
为全面重返北约,法国开出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给予法国在北约内部更多的领导职务;二是将法国重返北约与推进欧盟独立防务建设挂钩。这两个条件的满足可给其带来巨大的战略利益。
多年来,法国一直致力于推动欧洲防务建设,希望借助欧盟力量维护法国的利益,扩大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而美国则试图把欧洲防务建设限定在北约框架内,以牢牢把握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主导权。
“重返北约军事机构只是法国全面重返北约的第一步,萨科齐的最终目标将是获得北约更多的领导权,或者说,至少取得与美国类似的领导地位。”法新社评论道。
据西方媒体报道,美国已同意把设在弗吉尼亚州的盟军转型司令部和设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北约地区性司令部交给法国人领导。这将保证法国在北约战略决策中拥有发言权。
有分析人士说,今年是北约成立60周年,法国选择此时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颇具政治“象征意义”。但是,也有法国国际关系专家将此举比作一场“豪赌”,押下的“赌注”是法国的“特殊地位”和“独立”形象,赌的则是法国的未来。
法国还能保持“独立性”吗? 据法国舆论研究所最新民调显示,58%的法国人基本上认同萨科齐的观点。但法国政界和社会舆论对重返北约并非一片赞同。
是赌局就有输的危险。“美国因素”是他们绕不过的挡路石。有人担心北约被美国当作推行全球政策的“军事工具”,使法国身不由己地卷入在欧洲之外的军事冲突,彻底失去了推动欧洲防务建设“讨价还价的筹码”。
法国国民议会独立议员尼古拉·杜邦-埃尼昂在3月17日议会辩论中就表达了不满:在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日益明显之际,法国却选择“西方阵营”,放弃作为东西方之间、南北国家间的“桥梁”作用,这对于法国外交而言应该说“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与萨科齐同一阵营的许多保守派人士也对此决定保持距离。戴高乐总统预见的世界多极化格局逐渐成为现实,而法国此时却选择全面回归北约,是对戴高乐“独立法国”理念的背叛。
为打消国内重重疑虑,萨科齐表示,重新加入军事一体化机构后,法国的核军事力量仍将保持独立。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美国能让法国“分享”北约的主导权吗?法国还能保持其传统上被视为立国之本的“独立性”吗?这一切仍是未知数。
40多年前,法国高唱“欧洲人的欧洲”退出北约军事机构;如今,依然高唱着“欧洲人的欧洲”返回来。“戴高乐主义”中最张扬的“独立自主之旗”正在悄悄降下 。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