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钞票抽不让座者:那些夸大和编造的道德冲突

  打印 关闭

  有时不得不佩服一些都市媒体,常能“抓”住一些冲突性极强、极富故事性的新闻。四川某报28日报道的这条新闻就是,光标题就足以迷死你:女孩拒给老人让座遭男乘客钞票抽脸。说近日青岛某辆公交车上,一个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上的年轻女孩不给70多岁的残疾老人让座,被旁边一愤怒中年男用100元的钞票抽脸,边抽边骂:“你让座,一百元钱就是你的,让不让?让不让……”周围乘客一致叫好。
报道称这件事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议,并摆出“挺抽派”和“反抽派”的观点。

  新闻刊出后,因其激烈的冲突性、“抽”的刺激性,立即成为不少都市媒体和网站狂转的焦点,网站也设置了观点擂台和网友投票——当然了,对冲突的嗅觉极其敏感的时评家也绝不会放过,肯定得鸡零狗碎地抖几句机灵的,什么“不让座就抽脸的道德专制”,什么“什么时候才明白,道德之上不是暴力”,一个个像打了鸡血那么亢奋。在媒体文化工业这个链条上,大家都极其亢奋地“消费”那刺激的场面,几乎没有人质疑这个新闻的真假。

  不幸,这又是一条假新闻。求证新闻真假的是“新闻发生地”的青岛媒体,他们在调查中发现,本地根本没发生这样的事,“新闻”来自某论坛一则网帖,网帖所述之事的原型发生在2005年江苏某市,网友恶作剧“移植”到了青岛。四川某报的记者当新闻抄到了版面上,于是就成了大新闻。该报日前已就此表示歉意,不过辩称“栏目不是新闻性的,只不过从网上摘抄内容进行评论”——这显然是狡辩,一张新闻纸可以不对自己刊载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吗?

  从各媒体转载这条新闻的标题看,他们都对新闻真实性有所怀疑,所以他们用的标题大多是《网友曝女孩拒让座遭男乘客钞票抽脸》,这个“网友曝”是一个可进可退的绝妙前缀。加上这个前缀,似乎自己可不对真假负责任了——真的当然好,假的就可以把责任全部推到网络和网友身上,把自己扮成网络传闻的无辜受害者。这是一种很要不得的做法,纸媒难道就这样当网帖的传声筒吗?你难道可以不对自己的报道负责任吗?网友编造新闻,难道你可以传播这种编造?

  一条假新闻的出笼流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当下媒体生态的浮躁和某些媒体从业者的不负责任。现在纸媒上有越来越多类似“网友曝”之类的热点新闻,这已经形成了一条假新闻的新生产模式:网帖先造假新闻,纸媒毫不求证地以新闻的方式转载,然后网络再跟进炒作。假新闻来于网络,报于都市纸媒,再热炒于网络。纸媒利用网络的造假力和影响力,网络利用纸媒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你帮我传播,我帮你炒热,某些都市纸媒成了信息链条上一种“把假的洗成真的”的中介。网络与纸媒在共谋中互利共赢,受伤的是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生态。

  有时评家会诡辩了,新闻虽然是假的,可新闻映射出的社会镜像是真的,社会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冲突场景,所以讨论一下这话题也不是全然没有价值——就像前几天北外香水女生事件中有人诡辩一样,事件虽是炒作,可女生帖子中反映的英语教育问题是真的,所以也值得关注。这纯粹是扯淡,建立在假事件上的是非判断,正好像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样,你怎么能建得起来?

  更有人会激动地反驳,这不算假新闻,2005年江苏某市不是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吗?网帖只不过移转了时空而已。这当然也是新闻外行人的观点,新闻5个W,编一个都不能叫真新闻,何况改了这么多W,还不叫假新闻啊?

  再说了,就是对南京某媒体2005年报道的那则新闻,我也是持怀疑态度的,那可能来自网帖编造。即使有原型,从常识理性判断,很可能是记者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夸大的道德冲突。日常生活中是可能发生这种冲突的,但一定有具体原因。女孩子面对众愤坚持不给70多岁的残疾老人让座,现实中肯定有这种低素质的人。但我想她拒让也许有客观原因,比如自己身体很不舒服,比如本想让但被一些旁观者的恶语刺激出强烈的逆反心态。会不会出现男子用百元钞票抽打不让座者?也会有,不过我想这一定经过了某个争吵的过程,口角升级情绪抬升中才有这番举动。可在记者的叙述中,所有的这些过程和细节都没有了,一番化简和包装后,只剩下了“女孩拒给老人让座遭男乘客用钞票抽脸”的刺激场面。道德冲突被人为夸大了。

  这个场面迎合了许多读者对时代镜像的一种消费需求:道德沦丧,小女生竟在众声谴责下坚持不给残疾老人让座,人心不古啊,道德溃败啊。“一个男人的路见不平”又迎合了国人英雄主义的消费需求:挺身而出用百元大钞狠抽她的耳光。这耳光抽得太爽了,抽得许多读者被这种快感所征服,滋养了许多人内心畸形的道德审美。想起了宋强在《中国不高兴》中对另一个“新闻故事”后传者心态的评述:歹徒强奸女司机,除一书生站出阻止外,满车乘客都不敢声张,遭污辱的女司机后来途中将那书生赶下了车,将车开下了悬崖——这个网友编造的故事也被传为新闻。两个编造或夸大的故事,其实隐含着同样的快感逻辑。

  一些媒体喜欢夸大生活中的那些道德冲突,比如在川地建旅游娱乐场所,他们会描述为“在地震废墟和死人的头上娱乐”,就这样按照人们心中阴暗的社会镜像去生产新闻故事,许多假新闻就这样产生了。夸大冲突,引起争议,媒体从争议中获得眼球,乌合之众在口水横飞中狂欢一把,各取所需,谁也不会去关心真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