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3月30日电(记者骆晓飞)原来只在藏族群众聚居的牧区才能看到的锅庄舞,近年来打破民族界限,成为多民族聚居的高原古城西宁市的大众舞蹈。
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在西宁市的几个广场和公园里,都能看到聚集在一起跳锅庄的各族群众,他们以舞蹈为纽带,在缓慢流动的“圆圈”中,共同分享生活的乐趣并获得了友谊。
锅庄舞,又称“卓舞”,是藏民族最为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素有“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之誉。锅庄舞为集体舞,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围成一个圆圈,边跳边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因其节奏轻快活泼、豪放粗犷,舞姿舒展洒脱、形式多样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前只有在重要的节日和宗教仪式活动中,牧区的群众才能聚在一起跳跳锅庄,看到锅庄跳到了城市,跳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我感到很自豪。”来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乡的藏族牧民卓玛本说。
卓玛本说,城市里的锅庄与牧区的锅庄相比,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又带有一些都市里的内容,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少,大家从同一种舞蹈中获得各自的快乐,这更加体现了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率性、友好和包容。
来自兰州大学的程金城教授观看了西宁的广场锅庄后,颇有感慨地说:“大众锅庄尽管着装各异,舞姿杂乱,但是每个人举手投足间所展现出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表情,都显得是那么自然和率真,在这里没有伪饰,也没有偏见,只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所带来的和谐,这也许就是大众文化的本真。”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