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全科医生短期出国培训,正日渐成为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服务水平的一个途径。继市卫生局立项送优秀全科医师到英国培训后,本市一些区卫生局也相继选派骨干医师到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受训。
初衷开阔医生眼界 据悉,为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理论及实践水平,申城三年前就开始尝试送全科医师出国“留学”。
全科医师出国学什么?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沈伟珍认为,主要是让医生开阔眼界。临床上,不少全科医师是从地段医院的专科医师转型而来,对全科医师的概念仅限于白纸黑字。出国培训,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国外全科医师如何为社区居民服务,对全科服务有具象理解。
与此同时,出国培训也成为不少区县卫生局留住人才的一招。社区对应届毕业生吸引力不够大,究其原因,除薪资待遇不高之外,职业发展也不被看好。对全科医师完善包括出国培训等在内的继续教育,有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周期太短所学不多 然而,随着全科医师出国培训越来越多,质疑声也渐渐多了起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曾前往澳大利亚培训,她坦率地告诉记者,短短六周培训时间过于紧凑,由于当地英语带有口音,才学会基本交流,已近学期末尾。还有曾“留学”的医生反映:国外病人很少,跟着那里的家庭医生一起问诊,学到的东西不多,显得事倍功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潘志刚教授认为,国外医疗体系与国内相差甚远,医护人员短期出国学习意义并不大。比如,国外全科医师可进行门诊小手术,国内医生却不被允许;国内全科医师的许多职责范围,在国外则由全科护士“代劳”。全科医师出国,很可能只学到了英语基础交流、态度怎样更和蔼等“皮毛”知识。
培训效果要更实在 全科医师的概念源于国外。取“他山之石”提升申城全科医师水平,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目前一名全科医师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约6万元,且处于工作全脱产状态,政府付出的代价颇大。专家认为,出国培训性价比应有所提升,才会对申城社区卫生服务起到更为积极的影响。
潘志刚建议:提升出国培训的质量,挑选对象须谨慎。除了对技术等专业知识在行外,培训对象还应对全科医学运作模式有一定理解,英语则要流利,以尽快渡过“语言关”。再者,政府同样“埋单”,与其让多人短期培训“蜻蜓点水”,不如缩小培训范围,延长培训时间到半年或以上,收获将更为实在。
此外,培训可以“走出去,请进来”并重,邀请国外全科医学的专家学者来沪开讲座。日前,英国皇家医学院全科学系教授来沪开班,培训16名医生的花费约20万元,这样既节省花费,也可使更多医生有机会感受先进的全科工作模式。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