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午12点,南京长江隧道的两台直径达14.93米的“巨无霸”泥水盾构机安全穿越长江江底深达60多米的江心地段。图为隧道左线进口段。(刘渝杜振珂摄).JPG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刘德联尤家民刘渝)30日中午12点,两台直径达15米的盾构机“巨无霸”犹如过江蛟龙,双双洞穿距长江水面65米深处的江心地段。至此,国家“863”计划的科技示范工程、代表当今中国水下隧道建设最高水准的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我国在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水下隧道建设的科研攻关也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铁建人穿越长江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由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南起南京市主城区的滨江快速路与纬七路互通立交,北至浦口区的宁合高速公路入口,是迄今为止中国长江流域上工程技术难度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科研挑战性课题最多的世界级越江隧道工程。
南京长江隧道建设面临着六大世界级的技术难题:一是直径超大。隧道掘进使用的两台泥水平衡式盾构机直径达14.93米,相当于五层楼高,是当今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机之一,超过了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的最大直径隧道——荷兰的格林哈特隧道。二是水压超高。隧道最低点位于长江水面以下60多米深处,水土压力高达6.5公斤/平方厘米,居同类隧道之最。三是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在江底穿越淤泥、粉细砂、砾砂、卵石和风化岩等,且复合地层占隧道全长的40%多,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四是透水性强。隧道穿越的砾砂、卵石地层透水系数是黏土层的数千倍,且强透水层占总掘进长度的85%以上,为国内外罕见。五是覆土超薄。盾构始发超浅埋段覆土厚度仅5.5米、江中主航道局部段覆土厚度不足12米,低于一般盾构隧道埋深,构成高风险超浅埋段。六是掘进距离超长。15米级的超大直径盾构掘进距离长达3公里多,在石英含量高的砂层中盾构机刀具磨损系数是软土地层中的10倍以上,刀具磨损严重后在高达6.5公斤/平方厘米的高压下更换刀具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难题。
在距江面65米的隧道最深处,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南京长江隧道常务副指挥长王守慧指着头顶已拼接好的弧形管片说:“在这每平方厘米的水压高达13斤的超大压力下,我们的管片还能达到不渗不裂不漏,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管片制作方面。国际上管片生产精度一般为1毫米,而南京长江隧道生产的管片精度高达0.5毫米,实际成品测量精度在0.3毫米,超过了同类欧洲混凝土制件生产水平的标准。二是我们在管片拼装工艺上已经相当成熟,管片拼装无一错台。指挥部上场伊始,就对管片拼装系统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关键人员重点培训,使每个管片拼装岗位的人员都明白该做什么,每个步骤由谁来做,做到什么程度“。
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9月30日隧道破土动工以来,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与建设、设计和科研院所协作攻关,勇敢应对挑战。先后投入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组成60多人的专家团队,以核心技术为平台,针对40多项科研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将洞内矛盾解决在洞外,把水中问题化解在岸上,用科研成果来化解风险,填补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施工的空白。目前,已攻克超大直径盾构超浅埋始发、成功穿越长江大堤和城南河地段、以及在超高压条件下进行刀盘的修复和更换刀具、左线近距离零位移超越右线等多项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并有效带动了我国地下工程建设关键设备和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截至3月30日,隧道双洞共计成洞4038米,实现了“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文明施工零投诉”的目标。德国海瑞克公司常务副总裁雷曼先生赞叹地说,“隧道的工程质量绝对排在世界前列的水平”。日本盾构专家称赞南京长江隧道的管片生产和拼装质量“真的非常非常的好”。国际岩石力学会前副主席、中国首届工程院院士、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钱七虎说:“南京长江隧道始发以来,规避了所有能够预测到的施工技术风险”“。
常务副指挥长王守慧介绍说,针对后续施工中尚存在的穿越卵砾石复合地层掘进、刀具磨损监测与检查更换、江底高水压盾尾密封泄漏风险控制及防范技术和江中冲槽段浅覆土、穿越江南大堤、盾构机接收等技术风险,将继续抓好技术攻关和科研工作,加强监测监控,继续依靠专家团队的智慧,加强对风险点的预测和建立预防风险的应急机制和预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继续坚持稳字当头、安全第一、万无一失、确保成功,确保安全、优质的贯通南京长江隧道。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庆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当中国铁建人梦圆长江之时,南京长江隧道的建设者们将会在滚滚的长江之下铸就一座历史的丰碑,将会向南京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献上一份珍贵的厚礼! (来源:人民网-中国央企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