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州70位市民被“瘦肉精”毒倒,当地“瘦肉精”检出率也急剧上升。截至24日,在过去约1个月时间里,广州、佛山等地相继检出约50批“瘦肉精”检测呈阳性的生猪。随着有关部门加大检查力度,“瘦肉精”的影响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检测环节仍存在一些漏洞。
一些生猪尽管戴有“电子耳标”(可提供包括猪种来源、喂养饲料、曾施打过的药物和疫苗等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且都能出具合格的手续,却还是检出“瘦肉精”超标。(据人民日报3月26日)
调入生猪时,需要有生猪产地农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书;到了交易市场,需要接受动物检疫部门的抽检;在肉联厂或者屠宰厂,工作人员要提取尿样检测,主管单位则是质检和工商部门;市场上猪肉的检测,则由动物检疫部门负责。按理说,这些环节足够严密了。人们不禁会问:如此严密的一道道连环检测,为何仍然挡不住“瘦肉精”呢?
其实何止一个“瘦肉精”?很多的已发生过安全事故的食品,不都有一系列的检测合格的手续吗、有不少的获奖证书吗?我们食品安全缺乏可靠保障,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食品监管本身就是不安全的。而造成这种不安全状况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利益捆缚。
一道道食品监管是需要成本的。这个很自然,也很正常。但是一些部门,将这种“成本”完全变成了对企业的“收费”,盖章等同于交钱,交钱等同于检测。如此,哪里还称得上是“监管”,岂非成了“钱管”?食品监管的手足被金钱捆住了,其结果就是:食品监管将朝着“利润最大化”方向发展。但是这样的监管能有保障吗?
食品监管不仅牵扯到相关部门与企业和商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也会牵扯到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一些食品企业来讲,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检验检疫等各部门,都是得罪不起的“上帝”。湖北省质监局一位负责人就曾讲过,多头管理造就出来的部门利益,已成为改变现状的最大阻力,“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出现"有法不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的现象”。
此外,食品监管还牵扯到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上面提到的《人民日报》报道中称,“广州市天河牲畜交易市场鉴于湖南、河南两省多个地区输入的生猪检测出"瘦肉精"超标,暂停这些地区生猪输入。但知情者介绍说,同样一批生猪,换了不同的"耳环",出具外地的《报告书》,又公然乘车南下了”。
食品安全,由于会涉及到政府相关部门与商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会产生一系列很复杂的链条。我们要正视这种复杂性和食品监管工作的艰巨性。但是有一点必须明了:这些链条不管多复杂,其终端则直接对准老百姓的嘴、对准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食品监管如果任由各种利益链条捆缚住了手脚,将直接危害到群众的健康。
食品监管会牵扯到利益关系,是必然的;理顺这些利益关系,别使之变成“收费层层伸手,有事推来让去”的局面,则是急迫的。否则,莫说一个“瘦肉精”,再有多少“精”,在某些“严格”的连环检测下,也挡不住。(易逍阳) (来源:今晚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