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3月31日电 (记者 陈济朋)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近日先后公布2008年业绩。在金融海啸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内地银行稳健的业绩备受关注,成为推动香港和上海股市走出一波反弹行情的重要利好因素之一。
内地商业银行最近十余年间大多先后经历股改、上市等变革,企业经营和管治水平有了长足进步。2008年的罕见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是内地商业银行在股改之后经历的首次“大风浪”,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业界人士认为,内地银行在金融海啸中稳健发展,虽然遭受一定损失,但也在危机中积累了应对逆境和控制风险的经验,有利于今后发展和“走出去”。
交通银行3月18日率先公布2008年业绩,拉开内地银行股业绩期序幕。交行全年纯利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0%,符合市场认为内地银行股业绩将会强劲的预期。
3月24日公布业绩的中国银行纯利增长14.42%,达到643.6亿元;25日,工商银行公布业绩,2008年纯利增长36%,达到1108.41亿元;建设银行27日公布,去年纯利为926亿元,增长34%。这些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中工行的业绩略超预期。
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是净利差走势。与2007年相比,内银2008净边际利率大多仍维持一定的增加幅度,不过,下半年呈现收窄的趋势。瑞士信贷在业绩期末表示,内地银行今年的盈利压力预期将会增加,因为息差收窄,中间费用收入减少,新增贷款走势存在不确定性。
利差收入仍是四家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但传统业务同时也有稳健的优点。不过,内地银行在业务调整和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理财等中间业务板块的盈利贡献仍保持迅速增长势头。
由于欧美银行业巨头在全球金融海啸中“沉沦”,内地大型商业银行在全球银行业的排位稳步上升。根据市值的全球商业银行最新排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占据了三甲的位置。
“中国银行业虽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在全球独树一帜,保持了稳健运行,”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最近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时说。
香港大福证券资料研究董事总经理麦德光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2009年内地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反弹,不过总体而言,内地银行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毫无疑问仍十分稳健,尤其通过今年大幅提取拨备,覆盖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标准,清除了大部分“隐患”。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26日在香港出席瑞士信贷举办的亚洲投资论坛时表示,工商银行在金融海啸中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
内地银行高层普遍预期2009年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兼行长李礼辉说,主要挑战是“不确定、不均衡、高风险、低回报”。
内地大型商业银行的规模大,财务稳健,其发展尤其是走向海外的步伐受到关注。
麦德光认为,内地银行虽然在金融海啸中蒙受了一定损失,但在全球银行业的相对地位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它们的国际化程度并不高,有扩张的需求。预计它们不会因为在金融海啸中的投资损失而停止走出去的步伐,反而由于积累了控制风险的经验,在决策时会更加审慎、成熟。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工行总体的国际化程度比较低,海外资产占全部总资产的比例只有2%至3%,以后会“本着积极稳健的态度,如果是在合适的地区、符合公司的发展策略、价格也合适,并且有利于购并以后资源整合发挥效应,就会积极考虑。”
一连串的前提条件,显然表明工行高级管理层在走出去的策略上趋于稳健。
至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李礼辉表示,境外发展策略重点是亚洲市场,在境外的主要客户群仍是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人员;中行经常遇到并购机会,但暂无可公告的并购项目。
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3月30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是海外并购的好时机,但建行并没有已经锁定的具体目标;建行有专业团队研究并购事项,并不局限于亚洲或新兴市场。不过,建设银行有兴趣投资商业银行,以及把建设银行在海外的代表处升格为分行,以拓展海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