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 题: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声音”
新华社记者 郭鑫 李云路
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即将在伦敦召开。近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人等权威人士密集发表文章或者谈话,阐述中国政府的有关原则立场。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此番“不同寻常”的举动,意在为峰会核心内容之一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议题“投石问路”,展现了高度的自信。
指出,国际社会应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着力调整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他强调:“峰会应就此制订明确的改革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
周小川更是在一周时间内发表三篇文章,分别就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储蓄率问题和改变宏观和微观周期性提出了看法。他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谢旭人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些弊端和不足。因此,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要着眼长远,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全面的改革。
针对中国高层的密集表态,国内外给予了高度关注。就在周小川发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文章后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表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
巴西总统卢拉则认为此建议“有效且恰当”,他认为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都会同意这一观点。而美国总统奥巴马、财政部长盖特纳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则迅速回应称不会放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发言在会议召开前就已经发挥了作用,从目前来看是非常成功的,效果非常好”。同一天,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表示此举实现了中国“观念上一个重大的突破,不强调代表谁,就是代表自己”。
应该说,针对此次峰会的议题,与会各方的焦点集中在几个问题上,即如何摆脱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监管;以及如何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
但就议题的优先程度,各方却暴露出明显的分歧:美国主张首先讨论通过大规模的刺激方案,以便使深陷泥潭的经济得以复苏,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要求将改革既有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以免再次重蹈这次金融危机覆辙,作为优先的选项。
“国际舞台上,大家的意见有分歧很正常。”左小蕾说,“中国应该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时在此间进行谈判,善于达成一些合适的妥协和一致保护自己的利益。”
张小济也表示,不可能指望通过一次会议解决金融体系的所有问题,但是中国在会前发出自己的声音,本身已经把自身关切的问题提到了会议的议事日程上。
他说,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自然担心美元货币体系未来的不确定性,但这同样也是其他国家的担心,因为很多国家也持有大量美国国债。所以这次当中国提出改革这种货币体系时,很自然地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
张小济表示,以往一个新兴经济体遇到危机,发达国家主导的国家金融机构在提供援助的同时,也严厉指责其经济、货币政策,进而强迫其开放市场,但发达国家在采取这种“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同时却对国际体系自身的系统性风险视而不见,这本身就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了隐患。
“国际社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已经饱受其害,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确实需要考虑。”他说,“改变当前这种不稳定的货币体系,中国这次已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性意见,告诉各国至少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继发布及两篇文章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再度在央行网站上发布题为的署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