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保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实现“保增长”的路径有许多,不能只局限在拉动内需上,其实中国企业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保增长”的有力举措。而且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最佳机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温总理同时也指出,我们要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应对准备,对赢得未来发展有必胜信心。
中国有句古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用唯物辩证法来解释,就是说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前金融危机虽然严峻,但也伴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孟子也讲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意思是说与其有智慧,不如借助时势,抓住时机。
当前的这种经济形势,正为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最好机遇。
首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反倾销、反补贴等现象反过来驱使我国受影响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促进中国企业把出口生产基地向壁垒少的相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走出去”有利于绕过种种关税、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增加产品的出口。
第二“走出去”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希望通过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拉动国内大量建材、设备、机械等出口,用外需带动内需,促进增长。国内很多有前瞻性的企业都在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投资创业,参与经济特区基础设施建设,把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容易遭受贸易壁垒的行业、具有过剩产能的行业转移出去。中国不仅要做10亿人口的国内大市场,还要做50亿人口的世界大市场。
第三“走出去”有利于降低各项成本,增加竞争优势,以较低的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赢得较高的收益。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并处于升值时期;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原料价格下降、不少国外企业因资金匮乏,濒临倒闭,这就给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低价收购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优质资产和资源提供了极好机会。
第四“走出去”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延伸,有利于实现经济向外扩张。金融海啸正是各国势力范围重组的机遇,加快“走出去”,有利于加强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第五“走出去”有利于避开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缓解因为贸易顺差带来的压力。中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但同时也给一些国家的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小压力。“走出去”可以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来转移现有过剩产能,做到就地生产,就地出口,分散产能,分散出口,分散统计口径来减轻我国的出口压力,促进经济和谐、贸易和谐、世界和谐。
第六有利于化解国内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发展瓶颈约束。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破解这一困局,最直接的办法是“走出去”,利用国际市场和世界资源,缓解国内环境和资源压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措施以及鼓舞走出去的政策,对中国企业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极大的支撑和鼓舞。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强调扩大内需,绝不能放松出口。凡是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和有利于出口产业的政策,我们都要尽快地恢复。这是中国政府发出的强有力信号,我们红豆集团作为中国的知名民营企业,必须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国家政策导向提供的大好机遇,趁势而上,加快发展。
多年来,我们红豆集团一直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宽产品的出口渠道,我们还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公司,尝到了“走出去”的甜头。2007年,我们红豆集团在商务部的指导下,联合无锡民营企业在柬埔寨创建了总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由“走出去”开展贸易转变为创办载体,为中国产业集群整体“走出去”提供平台,产生规模效应。
西港特区创办以来,得到了我国和柬埔寨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有力促进了特区的顺利建设和快速推进。我们设想用一年左右时间,建设完成三平方公里开发框架,完成一平方公里重点开发招商任务,建成1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西港特区的产业定位恰恰是针对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出口型中国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机电等企业。西港特区将为这类中国企业提供良好的“走出去”平台和化解金融危机的“避风港”。目前,意向入区企业已达30多家,正式入区企业已有7家。
我们将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西港特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适时吸纳一些急于入区办厂的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增长多作一份贡献。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